鲍威尔去留风波加剧市场动荡担忧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起攻势,掀起了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与政策前景的新一轮担忧。从言语攻击到考虑罢免,特朗普的态度愈发强硬,显然不愿让鲍威尔履行至2026年5月结束的完整任期。作为回应,鲍威尔多次强调美联储将坚守独立性,依据“稳定通胀与最大就业”的双重使命制定利率政策。
特朗普此举背后实际上反映了白宫对财政状况的高度焦虑。2024年出台的“大漂亮法案”显著提高了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增长使美国债务负担加重。截至目前,联邦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已超过国防预算,占比快速上升,即将触及14%的历史高位。
更糟的是,债务成本正在逼近美国潜在经济增速,导致市场对长期美债的兴趣迅速减退。不仅海外投资者减少了久期配置,美国本土机构也在超长期限债券上表现谨慎,20年期美债拍卖认购倍数大幅下滑。这些变化使得特朗普政府迫切希望降低利率,以减轻债务成本压力。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对美联储持续施压,要求尽快降息。然而,这种试图以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为代价换取短期财政宽松的做法,或将引发投资者信心崩塌。一旦市场认为美联储沦为政治工具,美元信用体系将面临严重打击,股市、债市和汇市可能同步下跌,金融市场重演“三杀”风险不容低估。
政策施压未果白宫转而操控货币数量
由于在降息问题上难以如愿,特朗普政府已开始试图从另一维度影响货币环境。2025年7月18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该法案对稳定币的储备资产提出严格要求,强制其以美元现金和短期美债作为储备工具。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缓解债务扩张带来的发行压力,也意在通过稳定币将私人货币行为纳入美元体系监管框架。
与此同时,配套推出的《反央行数字货币监控法案》则试图限制美联储推出数字美元的权限。这实际上意味着,稳定币发行机构可能成为一种“影子美联储”,帮助白宫在不改变利率的情况下,间接扩大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这种方式虽然规避了美联储的直接阻力,但也带来了金融监管与信用风险的新隐患。
法律、制度与委员构成构成降息三道难关
尽管特朗普意图强烈,但在美国当前的法律与制度框架下,其想要迅速推动降息仍面临三重阻碍。
首先,根据《联邦储备法》第10条,总统只有在“效率低下、玩忽职守或渎职”的情况下,才可罢免联储理事。这意味着政策分歧本身并不能构成解职理由。即使特朗普借美联储总部装修预算超支问题发难,也难以撼动鲍威尔的职位。
其次,美国司法体系对于美联储的独立性也给予较强保护。2025年5月“Trump VS. Wilcox”案的判决虽然承认总统可解除部分独立机构成员职务,但特意将美联储排除在外,强调其为独特的“准私营实体”,具有历史延续的制度特殊性。
第三,货币政策的制定权掌握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手中,需三分之二多数同意方可决定利率走向。即使鲍威尔不再担任主席,只要仍保留理事身份,就有权参与投票。考虑到FOMC目前多数成员对降息持谨慎态度,特朗普短期内很难依靠人事更替改变政策倾向。
历史前车之鉴警示政治干预代价高昂
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一旦在政治压力下丧失独立性,将付出沉重代价。最著名的案例是1970年代伯恩斯担任主席期间,在总统尼克松干预下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意图降低失业率以助选连任。联邦基金利率从1971年的5.6%迅速降至1972年初的3.3%,M2年增速维持在高达12%-13%的水平,推动经济短暂繁荣。
然而这种宽松为后来的通货膨胀埋下隐患。1973年起,美国CPI同比飙升至近9%,并在1974年进一步升至10%以上。货币政策“走走停停”的摇摆反复,也让通胀预期在公众心中根深蒂固,最终演变为滞涨泥潭,直至沃尔克采取激进加息才得以遏制。
该历史阶段充分说明,美联储在维持物价稳定方面的信誉极为关键。一旦失去独立性与市场信任,恢复的代价将是经济的长时间收缩和失业率飙升。
未来走向充满变数市场需警惕潜在剧变
尽管解雇鲍威尔的可能性仍属小概率事件,但市场对美联储人事变动的关注正持续升温。从实际操作角度看,特朗普若强行撤换鲍威尔,势必面临法律争议与市场剧烈波动。诉讼周期较长,最终结果或赶不上鲍威尔任期自然结束,因此“高难度、低收益、高风险”的成本使得强硬解职并不划算。
更具现实意义的策略可能是提前宣布继任者人选,从而通过“影子主席”的市场影响力提前引导政策预期。目前市场预测,特朗普将在2025年底前宣布提名人选的概率超过68%。声势较大的候选人包括沃什、哈赛特、沃勒等人,其中沃什的被提名概率已接近四分之一。
若鲍威尔届时卸任理事职务,再加上2026年库格勒任期届满,特朗普将获得两个联储理事提名权,叠加此前任命的鲍曼与沃勒,美联储内部“鸽派”阵营或将进一步扩大。然而,即便如此,在FOMC需2/3通过的制度约束下,新任主席要推行大幅降息仍面临内部博弈。
结语
整体来看,特朗普通过人事安排、政策施压、立法绕道等多维路径影响美联储政策意图明显。但从法律制度、历史经验与现实结构出发,鲍威尔被迫提前下台的可能性较低,市场更应关注的是提前宣布继任者所带来的预期变化。一旦换帅风波升级至实际人事动作,金融市场或将面临剧烈调整,避险资产如黄金将受到支撑,而美元、股债市场则可能陷入高度波动之中。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密切关注美联储人事与政策走向,将成为未来几个月不可忽视的风险管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