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特朗普政府公开表态支持数字资产的背景下,加密货币市场迅速复苏,一股熟悉又危险的热潮也随之回归:加密货币现金贷。
随着加密资产市值重回数十亿美元规模,新一代数字金融平台纷纷重启或创新贷款模式,大胆涉足高风险的无担保小额贷款市场。尽管这类贷款在上一轮周期中曾导致多家机构破产倒闭,但如今,一些新兴创业公司再次嗅到了利润的气味,试图通过更智能的技术、更高的利率结构和新颖的信用筛查手段重构这一高风险领域。
新兴平台竞逐“加密小额贷”市场
位于旧金山的贷款公司 Divine Research 正是这场复兴运动的代表。据创始人 Diego Estevez 介绍,自2024年12月以来,该平台已累计发放超过30,000笔无担保短期贷款,面向主要生活在通胀高企地区、缺乏传统金融服务的用户,如阿根廷普通消费者。借款金额多低于1000美元,利率固定在年化20%至30%之间。
Estevez将其产品形容为“强化版的小额信贷”。与传统金融体系不同,Divine借助区块链网络分发贷款,以USDC等稳定币结算,并通过虹膜识别系统(源自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的Worldcoin项目)进行身份验证,从而防止违约用户以新身份重新注册获取贷款。
尽管首次贷款违约率高达40%,Divine表示其高利率结构和部分回收的免费代币可有效覆盖风险。“我们服务的人群在银行体系中是透明的,但在我们这里,他们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金融信任。”Estevez解释说。
创新技术降低违约风险与运营成本
除了Divine,其他创业公司也在探索如何用更先进的技术管控无抵押借贷的风险。
3Jane 是另一家受到关注的借贷平台,其背后获得了风投公司 Paradigm 在2025年6月注资520万美元。该平台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为用户提供USDC无抵押信用额度,但要求用户上传与加密资产、银行流水或未来现金流相关的“可验证财务数据”,以证明还款能力。
为了进一步优化放贷效率,3Jane 正在开发一种“AI代理系统”。这些基于人工智能的程序能够代表用户完成申请、还款等流程,并被编程为自动遵守合同条款,理想情况下可降低贷款成本并提升风险控制效率。
据Coinbase消息,该交易所与OpenAI合作,推出了集成加密钱包的AI代理,用于自动执行商务指令,暗示AI在金融借贷领域的应用可能比以往更深入。
然而,尽管区块链上的贷款记录具有公开透明性,无抵押借贷依然存在法律追索难度较大、跨境追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些违约贷款被打包出售给美国催收机构,用以缓释平台风险。
为机构量身定制的加密贷款方案
与Divine和3Jane聚焦散户用户不同,Wildcat则专为加密做市商、机构交易者打造信用解决方案。该平台提供定制化的固定利率贷款服务,并允许借款方自行设定贷款参数如期限、利率、最高额度等。截至目前,Wildcat已发放贷款约1.7亿美元。
加密流动性提供商Wintermute的首席执行官、Wildcat顾问Evgeny Gaevoy表示:“借款人与贷方之间的权责更明确。若违约发生,贷方可直接联系借方进行追索,协议本身提供高度灵活性。”
Wildcat的策略更类似于传统债券市场中的“协商贷款”,试图将机构资金引入DeFi生态系统,通过标准化规则和高透明度管理大额信贷交易。
历史阴影尚未散去 风险与机会并存
虽然市场对加密借贷热情高涨,但2022年加密市场崩溃的记忆仍然犹新。
当年,Celsius、Genesis等知名借贷平台由于加密资产价格暴跌、风险控制失效,陆续宣告破产,数十亿美元投资者资金血本无归。Celsius前首席执行官Alex Mashinsky因此被判12年有期徒刑,Genesis则与纽约州政府达成20亿美元和解,了结欺诈指控。
“在无担保借贷中,一旦市场剧烈波动或用户大规模违约,机构很难进行补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风投人士指出,“目前这类项目靠的是高利率、强技术和激进扩张来吸引投资人,但仍未建立起稳健的风控机制。”
市场热钱回流 币圈进入“再押注”阶段
尽管风险犹存,宏观环境却为这一轮“加密借贷复苏”提供了燃料。
比特币价格在2025年上半年不断突破新高,特朗普政府态度转向友好,甚至摩根大通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尝试为客户的加密资产提供贷款服务。Cantor Fitzgerald推出了20亿美元规模的比特币融资计划,表明主流金融正加速布局加密抵押贷款赛道。
当前,加密借贷市场的整体规模仍主要由大型机构如Coinbase、Tether和Galaxy控制,但随着无担保小额贷平台的技术和用户基础不断拓展,未来这一赛道可能成为新的增长极。
小结:高利诱惑背后的监管与伦理挑战
虽然Divine、3Jane等项目展示了加密金融在信贷创新上的潜力,但其高利率、高违约率、目标群体金融素养较低等特征,也引发了对其道德边界和监管缺失的广泛争议。
“这些平台正借助技术为金融排斥群体打开通道,但也可能在制造新一代的‘数字债奴’。”一位区块链伦理研究学者指出。
在监管尚未成熟、行业标准仍在摸索的背景下,加密货币现金贷的复苏值得警惕。它可能成为推动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也可能重蹈2022年的覆辙。风险与机会并存,这是一场所有参与者都在下注的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