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了首套专门面向加密资产的交易所交易产品(ETP)通用上市标准,标志着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进一步融合。这项新规不仅明确了未来哪些加密货币有资格成为ETF基础资产,也正式开启了“山寨币ETF”时代的监管通道。
新标准将在2025年9月至10月之间生效,最核心的一条要求是:某一加密资产想成为ETF成分资产,必须在Coinbase衍生品交易所上拥有至少六个月的期货交易历史。
这意味着,一旦Solana、XRP、AVAX等二线主流加密资产符合时间门槛,理论上都可推出现货ETF产品,并实现实物创建和赎回。
一、新规则的主要内容与监管逻辑
本次SEC修订的《规则14.11(e)(4)》不仅适用于加密ETF,也适用于更广泛的商品信托份额(Commodity-Based Trust Shares),覆盖黄金、白银等传统商品ETF的通用框架。这是SEC第一次将“加密资产”正式纳入商品信托资产类别中加以统一管理,其监管逻辑核心在于三点:
1.1 资产类型与发行结构扩大
允许ETF的发行载体不再局限于单一信托结构,而可以包括有限责任公司(LLC)或其他法律实体。同时,资产组合可以由多种商品、证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构成,包括:
- 商品期货、期权、现货交易
- 美国政府短期债券、银行承兑汇票
- 多种加密资产(需符合交易历史门槛)
1.2 明确了加密ETF的关键运营机制
- 资产净值(NAV)将由市场公允价值减去负债费用决定;
- 日内参考价值(IIV)实时反映ETF份额价格,确保透明度;
- 禁止杠杆型和反向型加密ETF的通用上市,以控制系统性风险。
1.3 信息披露和流动性要求加强
- 每日需在公开网站更新:持仓构成、净值变动、溢折价图表等;
- 流动性风险控制机制启动,当可赎回资产低于总资产85%时,ETF需每年更新流动性管理书面政策。
- 明确退市条件,如资产净值计算中断、流通股不足、公众持有人低于50人等。
二、实物赎回机制的引入释放重要信号
相比此前的比特币和以太坊ETF只能以现金结算,这项新规的一大突破是首次引入“实物创设与赎回机制”。
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和授权参与者可将一篮子真实加密货币(如SOL、XRP)直接换取ETF份额,反之亦然。这一机制将带来四方面影响:
- 降低中介成本:避免现金转换带来的流动性损失;
- 提高交易效率:ETF价格更贴近标的资产,减少套利空间;
- 增强合规信心:为ETF提供更具透明度的资产支持;
- 推动基础币种需求:实物赎回等于变相增加基础币买盘。
SEC主席保罗·阿特金斯表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实物制度为加密ETF提供更高效的市场结构,也让投资者享有与传统商品ETF相似的权利和透明度。”
三、哪些加密货币可能率先受益?
根据新规,只要某种加密资产的期货合约在Coinbase衍生品交易所上线满六个月且流动性充足,理论上都可申请通用ETF上市。当前处于观察名单上的主要币种包括:
- Solana(SOL):CME上市已达4个月,预计9月17日达到门槛;
- XRP:Bitnomial和NADEX等平台上线时间稍晚,或将在Q4中期符合条件;
- Avalanche(AVAX)、Chainlink(LINK)、Polygon(MATIC) 等也在等待满足6个月要求。
据彭博ETF分析师Eric Balchunas预测,Solana ETF最早可能于2025年10月中下旬上市,并极有可能包含质押机制,以增强年化收益和链上参与度。随着更多期货合约上线,这批“非比特币以太坊”的主流加密资产也将走向ETF化。
四、对加密市场的长远影响几何?
4.1 改善价格发现机制
ETF制度的引入将使加密货币价格更加反映实际需求和基本面,减少非正规交易所带来的价格操控空间。
4.2 推动机构化资金入场
ETF是一种合规、低摩擦、流动性强的投资工具。尤其是引入实物赎回机制后,基金、养老金等传统机构将更愿意直接参与SOL、XRP等加密资产的配置。
4.3 建立更清晰的监管预期
长期以来,加密资产面临合规身份模糊的问题,而ETF规则为其提供了一个“合格商品资产”的正式通道。未来其他国家(如英国、新加坡、香港)可能也将参考此模式,推出自己的加密ETF监管框架。
五、ETF制度化也是监管红线的收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EC此番表现出对ETF制度的开放态度,但其审批策略依然严格。SEC目前已暂停部分XRP相关ETF的申请文件,显示出其在合规性、市场操纵风险评估上仍采取“逐案审核”的方式。
此外,为避免内幕交易与信息操控,新规还要求ETF相关经纪商、指数服务商、顾问团队之间必须建立“信息隔离墙”。
这一制度设计显示出SEC力图在推动创新与守住底线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打通机构化路径,一方面防止市场被操纵或过度炒作。
六、加密ETF制度的全球化与下一步走向
此次美国新规也可能引发全球金融中心的连锁反应。香港已计划2025年推出首批多资产加密ETF;新加坡金管局也已发布“加密资产分类与披露标准”。加密ETF正在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争夺新兴资产定价权的关键赛道。
未来美国还可能:
- 扩大适用币种范围(如L2项目、稳定币篮子);
- 推动“质押型ETF”合法化;
- 出台基于风险的动态杠杆限制框架。
SEC交易与市场部主任Jamie Selway总结说:“这是加密金融进入‘制度时代’的第一步,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结语:
加密ETF的通用上市标准不仅打通了“山寨币ETF”发展的路径,更释放了监管明确化的信号。下一阶段,将是制度化与去中心化之间的深入博弈,也是加密资产真正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的试金石。
随着法规的生效、产品的落地和资本的介入,加密资产的制度化转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