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我持续追踪Ark Invest在加密货币相关公司的每日交易记录。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知名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不仅运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还管理着多只风险投资基金。它们的交易足迹勾勒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在这个被普遍认为“难以预测”的行业中,他们似乎拥有一种独特的时机判断力,能够在高波动的加密市场中精准落子。
一次成功的交易或许可以归结为运气,两次可能是直觉,而当这种精准的时机把握出现多次并呈现系统性时,就更像是一种经过验证的投资方法论。Ark在今年6月与7月间,仅凭交易Coinbase和Circle的股票,就实现了超过2.65亿美元的账面收益。这背后显然不是被动反应,而是有计划的布局与果断的执行。细看他们的持仓变化,可以发现Ark Invest正逐步将资金从加密货币交易所和平台运营商撤出,转向更具长期价值属性的基础设施类资产、美国国债以及直接与代币挂钩的投资工具。
2025年6月5日,美国最大受监管稳定币USDC的发行方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定为每股69美元。Ark Invest作为基石投资者,旗下基金一共认购了449万股,投入资金约3.73亿美元。不到一个月后,6月23日,Circle的股价就飙升至263.45美元的高点,意味着当时市场对其估值接近600亿美元,等于其当时管理资产规模(AUM)的100%。这种溢价背后反映出投资者对稳定币行业的乐观预期,市场甚至用传统资产管理公司难以匹敌的估值倍数来定价它。然而,若与贝莱德这样的巨头相比——贝莱德管理着12.5万亿美元资产,市值却仅约1800亿美元(相当于AUM的1.4%)——Circle的定价显然显得激进,这也是Ark发出行动信号的契机。
根据Ark每日交易申报记录,当Circle股价在高位持续上行时,Ark开始在旗下多个基金中分批减持。尤其是在股价见顶前一周,他们就已启动抛售行动。在短短数周的抛物线式上涨阶段,Ark累计售出约150万股Circle股票,占其总持股量的三分之一,套现金额约3.33亿美元。这意味着从上市到套现,Ark在不足三周时间里就锁定了超过2亿美元、约160%的账面利润,这种精准的获利了结节奏几乎像是一场教科书级的IPO套利操作。
Ark对新股的兴趣并不止步于Circle。就在几周后,他们又在设计软件公司Figma的上市首日出手买入6万股。Figma不仅在科技行业享有盛誉,还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披露持有价值7000万美元的比特币ETF,并获批额外购入3000万美元的额度。上市当天,Figma的股价便飙升逾200%,收于115.50美元,次日继续上涨5.8%。虽然这一仓位的规模远不及Circle,但这种快速参与高潜力IPO并短期博取市场情绪红利的模式,延续了Ark的“事件驱动型”投资思路。
在Coinbase的操作中,Ark的交易节奏同样值得玩味。截至4月底,他们持有这家美国最大加密交易所288万股股票。在6月到7月的上涨周期中,随着比特币创下112,000美元的历史新高、Coinbase股价突破440美元,Ark便分阶段减持。尤其是7月1日和7月21日两次集中卖出,金额分别达到4380万美元和9310万美元。6月27日至7月31日间,他们共售出528,779股,约占总持仓的20%,平均价格385美元,较过去四年的加权平均持仓成本260美元高出近50%,实现约6600万美元利润。
然而,7月31日Coinbase公布了令人失望的二季度财报,次日股价暴跌17%至314美元,Ark又迅速在低位买入了价值3070万美元的股票。这种“高位减持、低位补仓”的波段操作,与散户常见的“长期持有”理念形成鲜明对比,更接近于主动管理基金在波动市场中的灵活调仓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在减持Coinbase和Robinhood等交易平台股的同时,Ark将大量资金转向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这类加密基础设施公司。BitMine被市场称为“以太坊版的MicroStrategy”,由华尔街资深人士Tom Lee掌舵,计划持有并质押全球5%的以太坊供应量。7月22日,Ark通过大宗交易向BitMine投资1.82亿美元,之后又在短短两周内多次逢低加仓,总投入超过2.35亿美元。这标志着Ark的战略重心正从依赖交易量的加密服务平台,转向直接持有并运营底层加密资产的公司。
这种转变背后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盈利模式。交易所依赖市场波动与交易活跃度来收取手续费,其业绩呈周期性波动。而像BitMine这样的财库公司则直接与加密货币价格挂钩,如果ETH价格上涨50%,其资产价值也同步上升,即使交易量低迷,通过质押仍可获得持续收益。但这种模式也意味着风险更集中,当加密价格下跌时,账面资产同样快速缩水,其波动性甚至高于整体市场。
Ark的投资逻辑似乎在印证这样一种判断:加密市场正从以短期投机为主的阶段,逐步演变为更像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长期生态。在这种环境下,拥有底层资产可能比掌握交易通道更具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操作几乎都踩在关键节点上——Circle冲顶时果断卖出,Figma首日暴涨时参与,Coinbase财报利空后低吸,BitMine回调时加仓。这种“事件驱动+估值判断”的组合,让他们在高波动环境中依旧能实现相对稳定的收益曲线。
不过,这种模式也引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市场愿意给Circle或BitMine这样高的估值溢价?部分原因在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机构,并不能直接便捷地配置加密货币资产。即便可以,流程与合规成本依然不低。相比之下,买入一家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上市公司股票,要简单得多。这种结构性便利,使得持有加密资产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超额估值,而Ark的策略正是利用了这种供需错配,在溢价合理时买入、溢价过高时卖出。
Ark的操作说明,加密货币相关股票的投资并非一成不变的“买入并持有”游戏,尤其当目标是优化回报时,时机选择与估值分析同样重要。对希望跟随Ark布局的投资者而言,仅仅知道他们持有哪些股票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理解他们为何买入、在何种情况下可能卖出,以及下一步资金可能流向的领域。目前,Ark Invest的加密布局不仅是理解机构投资者思路的窗口,也可能预示着加密金融版图的下一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