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基金代币化掀起浪潮 华尔街巨头纷纷布局数字资产新时代

近年来,全球基金代币化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吸引了华尔街众多大型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这一新兴领域正逐步改变传统资产管理的格局,将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进资产证券化和投资运营中,为金融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根据高盛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2025年上半年全球代币化资产管理规模已经飙升至230亿美元,较年初增长260%。其中,代币化国债市场总市值达到75亿美元,显示出传统固定收益市场正在积极拥抱数字化创新。展望未来,高盛预计到2030年,代币化基金资产规模将突破6000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1%,这不仅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还涵盖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其他另类资产的数字化转型。

 

高盛分析认为,这股增长浪潮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应用认可度的显著提升。区块链赋予资产更高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与中间环节,成为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近期,高盛携手纽约梅隆银行共同推出美国首个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解决方案,标志着这一创新金融工具在美国正式迈出实质性步伐。贝莱德、富达投资等业内巨头也纷纷参与,展现了强烈的市场兴趣。

 

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成为创新风向标。高盛报告指出,目前链上活跃的代币化资产超过335种,货币市场基金占据核心地位。贝莱德推出的BUIDL基金与Securitize合作,资产规模突破29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之一。富兰克林邓普顿自2021年启动链上美国政府货币基金,截至2025年初规模超5亿美元。富达也申请推出相关基金,Ondo Finance和智慧树等公司则相继推出数字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美国资产管理巨头VanEck的代币化国债货币基金VBILL支持多链操作,进一步推动市场生态丰富。道富银行的项目致力于将货币市场基金作为抵押品,简化保证金管理,减少因赎回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这些重量级机构的积极布局显示,市场对区块链原生流动性的需求正迅速增长,代币化基金不仅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灵活便捷的参与方式。

 

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及其他另类资产的代币化进展同样引人关注。高盛预测,代币化基金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实现爆发式扩张,规模将从2023年的400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3170亿美元,增长重心主要集中在私募股权、私人债务、房地产等资产类别。普华永道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机构投资者将私募股权视为首选的代币化另类投资方向。

 

Apollo等机构也开始探索数字化信贷策略。其多元化信贷基金发行代表代币ACRED,为合格投资者提供链上权益。ACRED代币持有人可铸造衍生代币sACRED,将投资份额作为抵押品,在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借入稳定币,实现资金流动性优化。业内预计,代币化另类资产有望创造高达4000亿美元的分销市场机会,通过自动化资本催缴、投资组合定制及增强流动性,极大改善传统投资周期的效率瓶颈。

 

美国市场近期迎来重要里程碑。高盛与纽约梅隆银行合作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方案首次实现了通过LiquidityDirect平台进行链上份额认购和赎回,结合基于区块链的GS DAP平台实现代币铸造与销毁。纽约梅隆银行作为代币化基金管理者,推动链上权益与链下证券权益的融合,未来或实现代币直接代表证券所有权,进一步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操作效率。

 

高盛流动性解决方案负责人强调,代币化基金在抵押品管理领域展现巨大潜力。传统共同基金受限于所有权记录保存机制,难以在金融生态系统中高效用作抵押品。代币化基金通过打破这一瓶颈,有望释放数万亿美元资产的价值,优化抵押品流动性,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特别是在市场波动加剧、保证金需求攀升的环境下,T+0的链上资金调度能力能够缓解现金需求压力,降低赎回对基础资产的冲击。

 

监管层面也逐步释放积极信号。全球范围内,监管机构普遍认可基金代币化的潜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2025年4月,香港证监会批准了全球首只代币化货币市场ETF,拓展了流动性机会,并表现出对可互操作代币标准的高度兴趣。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推出分阶段实施蓝图,推动基金代币化的市场效率和透明度提升,并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发布指导意见,支持行业创新发展。美国方面,尽管尚无专门监管框架,但证监会委员Hester Peirce公开支持代币化进程,强调其对资本形成和抵押品利用的积极影响。

 

众多行业巨头推出的代币化基金产品,已在市场形成良好商业动力。基金代币化作为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重要突破,正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预示着资产管理进入数字新时代。未来几年,随着技术成熟、监管明确和市场认可度提升,代币化基金将深刻重塑全球金融生态,推动资产管理行业迈入更高效、开放和包容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