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刷屏、购物、转账之间,一场看不见的金融暗战正在进行,而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卷入其中。
这场较量的主角,是美国两款面向数千万年轻用户的金融应用——Robinhood与Coinbase。它们在App Store金融榜上分列第14和第20位,市值都在800亿美元左右,却在几乎相同的用户群中,展开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进化路线。
它们的理念、产品与使命像是平行世界——Robinhood想消除投资中的一切复杂与门槛,让投资像点外卖一样轻松;Coinbase则希望重建整个金融系统的底层架构,把所有资产都搬上区块链。
这不是一场传统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而是两种金融未来的对决。
两种思路,两种未来
Robinhood的逻辑很直接:既然大部分人讨厌繁琐的开户流程、高昂的费用和晦涩难懂的术语,那就干脆去掉它们。
它的界面干净直观,支持15种加密货币和零佣金股票交易,不需要金融学位,也能在几秒内买到特斯拉的股票。它的哲学是——用户不必知道香肠是怎么做的,照样可以安心吃热狗。
Coinbase选择了完全相反的方向:打造一个围绕区块链的全新金融世界。它收费高于Robinhood,但提供260多种加密货币,覆盖从交易到质押、从NFT到去中心化金融的一整套生态。Coinbase押注的未来是:所有的资产——基金、房地产、债券,乃至货币市场——最终都会上链,而它要成为这场迁移的基础设施。
两家公司在2021年几乎同时上市,如今市值相近,但它们服务的投资者,几乎像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物种。
加密产品扩张战
虽然理念不同,但它们都在加速进入加密领域,只是方式天差地别。
Robinhood今年6月推出了自己的Layer-2网络——Robinhood Chain,支持代币化股票和加密交易,并计划开放SpaceX和OpenAI等非上市资产的投资入口。欧洲用户已经可以全天候交易代币化的美股,不再受传统交易所时间限制。它还增加了ETH和SOL的质押功能,收购了欧洲最古老的加密交易所Bitstamp,并准备上线加密永续期货。
更重要的是,它在费用上对Coinbase形成了碾压:买1000美元比特币,Robinhood只收4美元左右,Coinbase可能收14美元以上。
但Coinbase的优势是,用户可以真正掌握自己的加密资产,随时转出到私人钱包,参与DeFi或其他链上应用;而在Robinhood上,你持有的只是平台的“欠条”,只能在应用内买卖。
财报背后的故事
最新财报让两种模式的差异更加明显。
Robinhood在今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5%,加密收入几乎翻倍,占比从10%上升到16%。活跃账户增加到2650万,托管资产达到2790亿美元,同比几乎翻倍。通过收购Bitstamp,平台还新增了大批欧洲加密用户。
Coinbase的日子则更波折。第二季度收入环比下降26%,交易量下滑39%,导致股价财报日大跌16%。不过,扣除一次性事件(包括一次数据泄露损失),它依然保持盈利,并在机构托管业务上创下历史新高——管理的资产达到2457亿美元,其中包括80%以上的美国比特币和以太坊ETF。
基础设施帝国 vs. 年轻世代入口
Coinbase正在打造的是一座面向机构的“加密金融港口”——它为黑石、富达等巨头的ETF托管上百亿美元的比特币,为PayPal的稳定币提供底层结算,为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提供高杠杆衍生品交易与托管。
Robinhood的野心则是,在年轻人真正富有之前就把他们“锁定”下来。
它的客户中,一半是千禧一代,四分之一是Z世代,而且大多在19到22岁就开始投资——远早于其他平台的平均年龄。它用低费率、易用性和情感连接,让新投资者第一次获利的记忆与Robinhood绑定,然后逐步引导他们把平台作为银行、信用卡、退休账户的核心工具。
谁会赢?
目前两家市值相差无几,但Robinhood股价今年已翻倍,而Coinbase涨幅主要集中在最近一个月。分析师普遍认为,Robinhood凭借低费用与代币化股票的布局,正在吸引更多散户资金;而Coinbase则依赖机构与高净值客户的信任,占据监管与合规的制高点。
这更像是一场分化而非淘汰的竞争——Robinhood塑造的是一个隐形、简洁、融入日常的金融入口;Coinbase则是面向机构和技术驱动的金融基础设施。它们代表了人们与金钱互动的两种可能未来——一个追求“无感”,一个追求“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