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美股上市公司 Bitmine(股票代码 BMNR)宣布将以太坊(ETH)作为核心财库储备资产后,股价曾在短时间内暴涨至161美元的历史峰值,较此前低点飙升约37倍。虽然此后股价回落至30美元左右并在该区间震荡维持一个月,但近期走势再度活跃——8月11日,BMNR盘中最高冲至69美元,令市场情绪再次升温。
目前,Bitmine 通过持续的买入行动,已成为全球持有 ETH 数量最多的机构,累计持仓高达 115 万枚。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其他所谓“以太坊微策略”企业,也使其在 ETH 市场的定价与生态影响力迅速提升。
Bitmine的转型与华尔街资本背景
Bitmine 最初是一家传统比特币挖矿企业,但在董事会主席 Tom Lee 上任后,战略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单一挖矿业务转型为“以太坊核心储备资产平台”,并将 ETH 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核心。Tom Lee 本人是华尔街资深分析师,曾在多家投行任职,以乐观的市场观点著称。他不仅推动了公司转型,还通过频繁的公开发声,直接助推了 ETH 与 BMNR 的市场热度。
Bitmine 的独特优势之一在于其股东阵容。方舟投资(ARK Invest,“木头姐” Cathie Wood 领衔)与 Founders Fund 均是其重要股东。尤其是 ARK Invest 的入场,被视为传统金融资本对 ETH 潜力的直接背书。据业内人士透露,“木头姐”正是在 Tom Lee 的游说下,决定将以太坊和 Bitmine 纳入投资组合。
这种资本背景与管理层组合,让 Bitmine 在一众 ETH 储备型公司中脱颖而出,坐稳行业“领头羊”位置。
韩国资金的推波助澜
Bitmine 股价近期的二次暴涨,恰逢 ETH 突破 4000 美元关键关口,带动市场情绪显著升温。值得关注的是,韩国投资者在这一轮行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分析指出,Tom Lee 具有韩国血统,这在韩国投资社群中形成了情绪共鸣。如今的 ETH 与 BMNR,在韩国投资者眼中几乎是当年 LUNA 热潮的翻版。韩国最大加密交易所 Upbit 的 ETH 日交易额已远超 BTC,差距约 70%。
据韩国证券存管院数据,自7月初以来,韩国散户净买入 BMNR 股票 2.59 亿美元,使其成为该期间韩国投资者买入金额最高的海外证券。8月11日,BMNR 以 92.72 亿美元的单日成交额位列全美第七,换手率高达 142.54%,成交额甚至超过其市值,显示出资金的高频博弈特征。
“增发买币”模式的优势与隐忧
Bitmine 持有的 115 万枚 ETH,按当前市价接近 50 亿美元。这些资产并非完全来自公司自有利润,而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筹集:
1. 私募融资——例如在 2025 年 6 月底,公司以每股 4.50 美元价格私募发行 55,555,556 股普通股,筹集 2.5 亿美元用于购入 ETH。
2. ATM 增发机制——7月24日,公司将灵活增发计划规模从 20 亿美元上调至 45 亿美元,以便根据市场行情分批发行股票融资购币,避免一次性抛压冲击股价。
此外,公司还在 7 月底宣布 10 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用于提振股价与增强股东信心。这一“先增发筹资买币、再回购稳定股价”的组合拳,体现了较为娴熟的资本市场运作手法。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不直接增加债务负担,却能利用二级市场投资者资金,在短期内建立庞大的 ETH 储备地位,相当于一种“股权杠杆”玩法。但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显著风险:
- 股东稀释——频繁增发将稀释现有股东权益。
- 市场依赖性强——股价与币价高度绑定,一旦 ETH 价格下跌或市场信心减弱,公司融资能力将受重挫。
- 流动性波动——超高换手率与短线资金的集中参与,可能导致股价剧烈波动。
长期价值与泡沫边界
Bitmine 的模式看似与 MicroStrategy 持续增持 BTC 类似,但背后逻辑有所不同——MicroStrategy 倾向于通过债券等方式融资,而 Bitmine 则更依赖股权增发与市场直接融资。这种模式在牛市中运作顺畅,能放大收益,但在熊市中可能放大风险。
未来,Bitmine 能否延续当前的领先地位,取决于三点:
1. ETH 生态与价格能否维持长期上行趋势。
2. 资本市场是否持续愿意为其增发买单。
3. 公司能否将持有的 ETH 转化为稳定的业务收益,而不仅仅是账面价值。
当前的股价与成交量更多反映了市场的热情,而非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资本博弈,既可能成为下一段加密传奇,也可能在市场情绪转向时迅速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