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白宫签署了一份名为《Democratizing Access to Alternative Assets for 401(k) Investors》的行政令,要求财政部、劳工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修订现有规则,允许养老金账户投资于加密货币、房地产、私募股权等“另类资产”。这一政策突破被视为撬动8.7万亿美元退休金池的关键一步,更被解读为加密资产进入主流金融体系的制度化开端。
白宫方面宣称,此举的目的在于扩大普通投资者对多元化资产的可及性,让美国民众能分享新兴资产类别的增长红利。然而市场很快提出质疑:这是美国为退休金开辟的新增长路径,还是将数千万家庭的养老保障暴露在高风险市场中的一场豪赌?
要理解这项改革的意义,必须先认识401(k)在美国社会中的核心地位。美国的养老体系分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Social Security),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二支柱是雇主主导的退休储蓄计划,其中最典型的便是401(k),由雇员税前供款和雇主匹配供款组成,资金长期积累并投资于有限的产品组合;第三支柱则是个人退休账户(IRA),投资范围更宽,部分类型早已可以配置加密资产。
在这三大支柱中,401(k)的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总规模已超过8.7万亿美元。数千万家庭的退休生活依赖这一账户稳定增值。然而与IRA不同,401(k)投资范围长期受到限制,大部分资金被配置到低风险的共同基金或债券组合,投资者缺乏主动选择权。特朗普的改革正是打破这一局限,首次允许加密货币和其他另类资产进入养老金体系。
长期以来,监管机构严格禁止401(k)涉足加密货币。其逻辑很清晰:养老金的目标是稳健保值,不能承担高波动带来的风险。市场剧烈波动不仅可能吞噬账面收益,更可能直接影响普通家庭的未来保障。监管机构担心,缺乏金融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难以承受这种风险,而托管、估值与合规的难度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负担。
此次政策转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产物。其一,美国在高通胀与低利率环境下,退休金的实际购买力不断缩水,民众对高收益渠道的需求日益强烈;其二,特朗普一向强调“去监管化”,加密行业在竞选期间对其团队提供了资金与支持,这一政策也被视为政治兑现;其三,加密市场近年来逐步走向合规化,ETF获批、机构资金入场,使得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逐渐脱离“边缘投机”的标签,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类新兴的主流资产。
政策覆盖的不仅是加密货币,而是包括私募股权、房地产、大宗商品在内的整个另类资产池。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不仅在为数字货币松绑,更在系统性地放开个人养老金投资的边界。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次金融体系结构性的松动,也可能成为资本市场格局重塑的分水岭。
养老金入场加密货币的潜在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它将显著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规模,使加密资产的价格稳定性大幅增强;另一方面,它将政府与加密市场捆绑在一起。当数百万美国人的养老金直接关联比特币等资产时,政府必须在监管与政策层面承担维护市场稳定的责任。由此可能推动一轮加速合规化浪潮,使整个市场更加透明、规范,吸引更多机构和散户投资者。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政治逻辑。一旦养老金深度绑定加密市场,任何打击甚至削弱加密市场的政策都可能被选民视为直接损害其退休保障。由此,加密友好的政策立场可能不再局限于特朗普个人或共和党,而是演变为跨越党派、关乎国家财政与民生的“必须选择”。
然而,这场变革同样伴随着巨大隐忧。加密市场的波动性极高,短短几个月就可能经历大幅上涨与骤然下跌。以往的牛熊周期都曾导致大量投资者资产缩水。更重要的是,市场结构仍存在漏洞,包括欺诈、洗钱、项目透明度不足以及交易所频发的安全事件。一旦养老金资金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遭受损失,后果不仅体现在账面数字,还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社会信任危机。政府届时可能面临舆论与政治压力,不得不以财政资金干预救市,从而加剧“政策与市场的双向绑架”。
税收层面的考量也值得注意。401(k)账户本身具有延税或免税特征,传统型采取“税前投入、提取时征税”,Roth型则是“税后投入、提取时免税”。一旦允许加密货币进入,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直接押注高波动资产的长期增长。财政部短期内可能损失税收,但若长期收益兑现,未来的税基反而更高。然而,如果加密市场长期低迷,政府则可能面临税收空缺和财政风险。这使得此次政策不仅是养老金投资层面的选择,更是一场财政上的时间博弈。
综上所述,这项政策既可能为美国养老金体系开启财富增值的新篇章,也可能在风险释放时成为一场全民性的金融实验。它或许会推动加密资产全面制度化,催生新的金融秩序;也可能在未来被视为一次鲁莽的制度尝试,成为历史反思的案例。未来几十年,美国数千万家庭的退休命运或将与这一决定深度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