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到2025年,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赛道热度空前。华尔街巨头贝莱德发行代币化美债基金,Kraken和Solana等平台上出现了特斯拉、苹果的代币化股票。在香港,从房地产收益权到光伏电站,再到充电桩项目,几乎一切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都被视作潜在的RWA投资对象。市场对RWA的热情源自它对实体资产流动性提升、融资门槛降低以及跨境交易便利化的承诺。然而,仔细回溯,这一切并非全新概念。早在2012年,中国开发者蒋信予,也就是被称作“烤猫”的传奇人物,便已经完整实践了这些理念,他所设计的RWA模式比今天的许多主流项目更彻底、更贴近Web3本质。
蒋信予的故事始于少年时代,他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后来赴耶鲁大学访学,是天才中的天才。2011年,他敏锐地捕捉到比特币的潜力,以“friedcat”的ID活跃于国际比特币论坛。在比特币挖矿从CPU/GPU转向专业化ASIC设备的关键节点,他和团队率先实现了第一代ASIC矿机的量产,并掌握了全球比特币网络的可观算力。2012年的加密世界几乎是“狂野西部”,社区小、价格低迷、没有VC投资、没有监管,信任完全基于个人在论坛的声誉。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信予需要巨额资金量产ASIC矿机,但传统金融大门紧闭,他的投资人只能是相信比特币未来的极客。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实验悄然启动。
烤猫设计的RWA方案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其核心是将现实世界的盈利公司比特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Bitfountain)代币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融资、分红和交易的创新模式。公司的核心资产包括ASIC矿机生产线和矿场算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持续现金流。这些资产为发行的股权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其成为迄今为止最早、最原生的RWA原型之一。发行平台选择了GLBSE(全球比特币虚拟股票交易所),这一完全建立在比特币网络之上的平台实现了去中心化的股权交易,绕开了传统券商与交易所,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自由交易渠道。AsicMiner股票总股本为40万股,公开发行16.3万股,每股定价0.1 BTC,募集资金完全以比特币计价,极具实验性。
这一模式的核心创新在于链上自动分红和全天候流动性。每周公司将挖矿及销售矿机所得利润直接按股权比例自动发送至股东的比特币钱包,实现无需中介、透明不可篡改的结算。AsicMiner股票可在GLBSE上24/7自由挂单和转让,交易完成后新股东即可获得分红权益,为非上市公司股权提供了全球性的二级市场流动性。这套闭环体系不仅完成了资产上链、链上分红和自由交易的三位一体,也让RWA从概念落地为可操作的金融实验。
从法律与金融视角来看,烤猫的RWA实践完全符合现实世界资产定义。股票锚定的是实际业务和未来现金流,GLBSE上的持股记录成为代币化凭证,尽管这一连接依赖社区对创始人的信任而非现代法律结构,但它本质上是RWA而非ICO。与当时空气币式的ICO不同,AsicMiner背后有真实盈利资产,其投资回报真实可信。
对比今天的RWA市场,烤猫的实验显得既原始又惊艳。现代RWA资产池极其多元,从美国国债、科技股到房地产、新能源项目甚至艺术品无所不包。技术上也由中心化平台演变为以太坊和Solana等去中心化公链,采用标准化代币协议增强安全性和互操作性。法律和合规框架从零开始演化为核心保障,通过SPV、信托和KYC/AML流程构建投资者保护体系。风险也从个人信誉风险发展为系统性风险,包括智能合约漏洞、跨国监管变化及底层资产违约。烤猫追求效率和去中心化,现代RWA追求安全可信,这体现了技术实验和合规发展之间的演进逻辑。
然而,烤猫的传奇最终以悲剧收场。AsicMiner曾占全球比特币算力42%,股票价格从0.1 BTC暴涨至5 BTC,早期投资者获得超过500倍回报。但随着比特大陆等竞争对手崛起、二代芯片研发失败、GLBSE平台关闭以及公司内部矛盾加剧,项目迅速衰落。2014年底,蒋信予神秘失踪,公司人去楼空,投资者股票最终化为乌有。这段历史至今成为币圈第一悬案,而烤猫的比特币地址仍握有巨额资产,任何异动都会在社区掀起波澜,仿佛链上幽灵般提醒着后人。
烤猫的实验告诉我们,技术创新需要法律和信任机制的配套才能稳健发展。今天,香港的持牌机构发行合规房地产RWA,华尔街巨头将美国国债搬到区块链上,他们踩着的正是烤猫当年铺设的道路。RWA的未来必然是技术创新与合规监管的共舞,而理解烤猫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这场万亿级金融变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