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比特币矿企 TeraWulf 宣布与人工智能云平台 Fluidstack 达成一项总额高达 37 亿美元 的计算资源租赁协议,这不仅让传统矿企在AI浪潮中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也引来科技巨头谷歌的深度参与。谷歌将为 Fluidstack 的租赁义务提供 18 亿美元的担保,并获得 TeraWulf 约 8% 股份的认股权证。
短短数日后,Fluidstack 选择行权,TeraWulf 随即决定扩建位于纽约州西部的 Lake Mariner 数据中心,新增 160 兆瓦 的负载能力。谷歌则进一步加码,追加 14 亿美元担保,使其支持总额达到 32 亿美元,换取 TeraWulf 14% 股权的认股权证,并成为这家矿企的最大股东。
受此消息刺激,TeraWulf 股价自8月13日低点 5.30美元 一度飙升至 10.52美元,涨幅接近 100%,尽管随后略有回落,但截至发稿仍维持在 8.78美元 的高位。市场显然将谷歌的背书视为对 TeraWulf 转型前景的强有力肯定。
合作细节与未来规划
根据双方协议,TeraWulf 将为 Fluidstack 提供一份 为期十年的主机托管租赁,合同收入高达 37 亿美元,若续约五年,金额有望翻倍。谷歌不仅在资金层面提供担保,还通过认股权证锁定潜在股权价值。
扩建后的 Lake Mariner 数据中心 总容量将达到 250 兆瓦,其中超过 200 兆瓦 将用于满足 AI 与高性能计算(HPC)的超大规模负载。该园区具备双 345 kV 输电线路、闭环水冷系统和低延迟光纤连接,专为液冷 AI 训练任务而设计。项目首期预计于 2026 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年底全面建成。
TeraWulf 首席执行官 Paul Prager 将这次合作形容为公司的“决定性时刻”,首席技术官 Nazar Khan 则强调其基础设施的可扩展性。Fluidstack 总裁 César Maklary 也指出,这一合作代表了双方在打造快速、灵活 AI 基础设施上的共识。
从矿机到AI 托管的战略转型
TeraWulf 自 2021 年成立以来,以比特币零碳挖矿为特色。根据最新财报,2025 年第二季度其营收达 4760 万美元,同比增长超过 30%,但由于比特币减半、网络难度提升和电价波动,其单枚比特币电力成本已升至 45,555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面对行业挑战,TeraWulf 和其他矿企一样,正在探索 将能源与算力资源转向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HPC) 的新业务模式。分析机构 VanEck 在 2024 年的研究报告中预测,若矿企到 2027 年将 20% 电力容量 转投 HPC,每年可新增 139 亿美元 的利润空间。
正因如此,TeraWulf 已在积极部署 HPC 业务:其 Core42 合同下 72.5 兆瓦 HPC 容量正在交付,多个新数据中心(如 WULF Den、CB-1、CB-2)将在未来数月内陆续产生收入。这意味着,TeraWulf 正逐步从“比特币矿企”升级为“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商”。
谷歌的战略意图
一方面是收益驱动。 TeraWulf 的合同净利润率预计高达 85%,每年现金流约 3.15 亿美元。随着项目落地,谷歌不仅能锁定算力资源,还能直接享受 TeraWulf 股权的增值红利。
另一方面是AI竞赛。 AI 大模型的发展对 HPC 的依赖愈发显著。从训练到推理,巨量数据和参数都需要高密度算力支撑。谷歌在 Gemini 系列模型 上的领先地位,迫切需要稳定、可扩展的算力基础设施,而 TeraWulf 的零碳能源与液冷数据中心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TeraWulf CEO Paul Prager 在接受 CNBC 采访时直言:“Lake Mariner 场地是为液冷、高密度 AI 工作负载量身定制的。我们与谷歌的合作不仅是资本层面的,更是战略上的深度绑定。”
结语
谷歌与 TeraWulf 的合作,标志着 加密矿企与科技巨头的深度融合。对于 TeraWulf 来说,这意味着成功从单一挖矿模式迈向多元化 HPC 与 AI 基础设施;对于谷歌而言,这不仅是一项投资,更是确保未来 AI 竞争力的战略部署。
在 AI 浪潮席卷全球之际,这桩交易或许将成为加密矿企转型的典型案例:依托既有能源与数据中心优势,与科技巨头结盟,进军高附加值的 AI 基础设施赛道。未来几年,更多矿企可能会沿着这条道路前行,逐渐从“加密算力”演变为“AI 算力”,在数字经济的下一个周期中寻找新的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