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 11人团队年入11亿美元 去中心化挑战交易所霸主

Hyperliquid凭借11人团队年创11亿美元营收 以去中心化架构挑战中心化交易所霸主地位

 

过去一年里,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名字之一无疑是 Hyperliquid。根据 DeFiLlama 数据,过去30天该协议收入约9563万美元,年化预计高达11.47亿美元。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切仅由11名核心成员完成,单人人均年营收超过1亿美元,被外界誉为“全球人均营收最高的加密公司”之一。

 

Hyperliquid 的崛起速度令行业侧目。自2023年上线以来,它几乎没有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也没有依赖顶级风投背书,而是依靠产品体验和社区口碑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交易者,交易量已与部分中心化交易所相当。

 

创始人 Jeff 在采访中表示,团队从一开始就拒绝风投资金,坚持小规模自筹,专注于技术和产品体验,避免被资本方的短期利益绑架。这种模式不仅让项目保持了去中心化精神,也赢得了核心用户的信任。

 

与多数依赖以太坊或 Cosmos 的 DeFi 协议不同,Hyperliquid 从零构建了专门为衍生品设计的高性能链——Hyperliquid Chain,基于 Tendermint 共识,并针对撮合和清算进行深度优化,实现了高吞吐和低延迟。这让它能够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首次将中心化交易所的流畅体验搬到链上。

 

Hyperliquid 在链上实现了完整的订单簿机制,所有挂单、撤单和撮合操作实时写入区块链,兼顾了流动性、透明性和安全性。其保证金与清算逻辑同样链上化,能够在风险过高时自动触发清算,保证系统稳定。这种设计既满足了专业交易员的高频需求,又为资金安全提供了保障。

 

如果说 Hyperliquid 初期的核心是永续合约交易,那么它的长期规划是打造开放金融生态。未来的 HIP 升级将引入治理代币、链上稳定币 hUSD,并逐步开放借贷、资产发行和更多衍生品合约。这意味着 Hyperliquid 正从单一的衍生品交易平台向全栈 DeFi 基础设施演进,潜力不再局限于某个细分赛道。

 

Hyperliquid 的超高速增长背后有三大核心因素。首先是用户体验。长期以来,去中心化交易所一直存在流动性不足、响应延迟高的痛点。AMM 模式的 GMX 在大额交易时滑点严重,而 dYdX 尽管采用订单簿,却受限于通用链性能,速度始终不及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 通过自研链+链上订单簿,首次在 DeFi 领域实现了接近 CEX 的流畅度,迅速赢得了专业交易员的青睐。

 

其次是项目的社区文化。dYdX 曾是风投宠儿,从代币设计到产品迭代都深受资本影响,而 Hyperliquid 拒绝风投、坚持社区驱动,让用户将其视作“更纯粹”的去中心化协议,这种信任感帮助其在社区扩张中获得额外加分。

 

最后是风险控制。链上保证金与自动清算机制让 Hyperliquid 的坏账风险显著低于同行,吸引了更大规模资金进场。随着交易量持续上升,协议收入自然呈现爆炸式增长。

 

截至目前,Hyperliquid 在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70%,在交易量和收入上全面超越 dYdX 和 GMX,成为赛道领头羊。

 

然而,这种高速增长也潜藏风险。监管不确定性始终是去中心化衍生品面临的最大挑战。高杠杆与永续合约的特性让其随时可能成为监管重点,一旦主要市场出台更严格的 DeFi 管制政策,Hyperliquid 的业务可能受到直接冲击。

 

此外,极简团队既带来了高效率,也意味着抗风险能力有限。仅11人的核心团队需要同时兼顾安全、合规和生态建设,一旦出现智能合约漏洞或遭遇黑客攻击,可能面临难以承受的系统性风险。

 

未来,Hyperliquid 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取决于它在监管合规、团队扩张以及生态建设三方面的平衡。若能妥善应对,这家“去中心化的币安”有机会在未来数年内改变 DeFi 衍生品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