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均创收最高的公司再次易主,而这次仍然是加密行业的项目。近日,HyperliquidFR 宣布,其去中心化交易所 Hyperliquid 实现了人均年创收 1.024 亿美元,超过 Tether、OnlyFans、Nvidia、Apple 等全球知名企业,成为全球公司人均创收的新冠军。此前,稳定币发行商 Tether 曾以约 9000 万美元的人均创收位列第一。根据 DefiLlama 数据,Hyperliquid 核心团队仅有 11 名成员,但年收入预计达到 11.27 亿美元。
在加密货币行业,快速暴富的故事屡见不鲜,但像 Jeff Yan 和他创立的 Hyperliquid 这样,以小团队创造出巨额收入和高效率的案例仍然罕见。深入研究 Jeff 的成长背景、教育经历与职业轨迹,可以发现 Hyperliquid 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Jeff Yan 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父母为中国移民,自少年时期起便展现出卓越的数理才能。2012 年,他在第 43 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次年,他在第 44 届竞赛中夺得金牌,并成为母校首位获得此项荣誉的学生。凭借卓越成绩,Jeff 顺利考入哈佛大学,主修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毕业后,他进入高频交易公司 Hudson River Trading(HRT)担任量化交易员,深入研究市场流动性和低延迟交易系统的构建,并积累了丰富的做市经验。
2018 年,Jeff 被蓬勃发展的加密货币市场吸引,尝试创建以太坊二层预测市场平台,但因监管不确定性和用户缺乏而失败。汲取经验后,他于 2020 年创立 Chameleon Trading,成为中心化交易所中最活跃的做市商之一。2022 年 FTX 崩盘后,Jeff 看到了行业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转型的机遇,他提出 Hyperliquid 的核心理念:打造一个完全链上、用户掌控资产的高性能永续合约交易平台,兼具去中心化理念与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Hyperliquid 理论上每秒可处理 20 万笔交易,支持多市场和高杠杆操作。
Hyperliquid 从成立之初便坚持自筹资金,未接受任何风险投资。Jeff 强调,创业的目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他坚持社区主导的所有权模式,通过用户交易直接向用户分配代币,确保网络由用户构建并归属用户,而非被风投资本控制。核心团队保持精简,仅有 11 人,其中约一半为工程师,其他负责产品与运营。团队保持扁平化结构,高度自主,同时 Jeff 全程参与技术管理,确保对项目进展全面掌握。
Hyperliquid 的技术架构完全不同于传统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它采用完全链上撮合机制,基于自研高性能 Layer-1 区块链,实现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级别的交易吞吐量。订单簿撮合、限价委托、成交、撤单及清算均在链上透明完成,并可在单个区块内执行。平台设计了特殊撮合规则,例如降低高频吃单市场单的优先级,鼓励做市商报出紧凑买卖价差,从而优化定价,为用户提供优质交易体验。
在流动性方面,Hyperliquid 建立了协议级 HLP(Hybrid Liquidity Pool)混合资金池,由协议拥有并开放给所有用户参与做市,当订单簿缺少匹配时,HLP 充当对手方完成交易。平台没有私下签订做市协议或资金安排,确保交易公平和透明。Hyperliquid 的代币 HYPE 不仅用于治理,还可以通过质押降低手续费,并设有上市回购机制。2024 年 11 月发行时,31% 代币空投给约 94,000 名用户,实现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用户中心分配之一。
Hyperliquid 自上线以来增长迅速。完全链上透明的交易模式吸引了大量加密巨鲸和机构参与,交易、头寸与保证金数据公开可查,建立了强大的信任基础。知名交易机构和资本巨头频繁出入,为平台提供了信用背书。2023 年上线后,不到 100 天日交易量突破 10 亿美元。2025 年 7 月,平台加密永续合约交易量约 3200 亿美元,协议收入达 8660 万美元。8 月 15 日,平台宣布 24 小时交易量达 290 亿美元,手续费收入 770 万美元。根据 RedStone 数据,Hyperliquid 已占据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超过 80% 的份额,与一些大型中心化交易所相比不遑多让,而这一切都是由仅 11 人的小团队、零营销预算完成的。
Hyperliquid 的成功不仅刷新了全球公司人均创收纪录,也为加密行业树立了小团队、高效率、去中心化治理与技术创新并重的典范。它展示了,在 Web3 世界里,精简团队和自主控制的模式,也能创造出超越传统科技巨头的商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