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正处于一个少见的历史节点,多种力量正在汇聚,推动其价值认知发生根本变化。链上 ETH 质押持续增长,形成了可视为链上“无风险利率”的局面;传统金融市场中的现货 ETF 已运作一年多,成交量和资金流入稳步加速,显示机构兴趣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美国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将以太坊纳入其资产负债表。
质押、ETF 与企业储备正在形成交叉叠加效应,使 ETH 不再只是简单代币,而是一种具有收益、受监管访问权限以及资产负债表功能的多维金融资产。若比特币被视作“数字黄金”,以太坊正在演变成“全球账本”,而 2025 年可能成为其金融属性融合的关键节点。
以太坊质押的规模持续攀升,自 2023 年 4 月上海升级启用提款功能后,退出障碍被消除,释放了质押潜力。流动性质押代币迅速扩张,质押率稳步上升。当前链上质押的以太坊已超过 3380 万枚,按市值计算约为 1400 亿美元,占总供应量超过四分之一,而几年前这一比例仅为 10%。这一增长不仅增强了网络安全性,也从供需角度增加了 ETH 的稀缺性。
质押正在成为链上利率的参考基准。过去一年,3%至5% 的年化收益率已被机构普遍接受,一些研究甚至将其与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类比,赋予 ETH 类似固定收益资产的属性。然而,近期出现了短期逆势:7 月中旬以来,退出请求激增,验证者退出数量从不到 2000 个跃升至 7 月 22 日的 47.5 万个,等待时间从不到一小时延长至超过八天。据 The Block 报告,目前约有 67 万 ETH(约 31 亿美元)处于退出队列中,远超新增质押数量,处理时间接近 12 天,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解除杠杆质押循环、管理 LST 脱钩风险及套利操作,Lido、EthFi 与 Coinbase 为主要退出来源。
尽管出现短期波动,长期趋势仍未改变。2024 年美国国债收益率维持在 4%至 5%,相对风险调整后,以太坊质押收益率吸引力有限。但随着 2025 年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ETH 的质押回报率再次显现优势,在部分风险框架下甚至可视为超额收益来源。再质押协议如 EigenLayer 已吸引超过 100 亿美元 ETH,形成质押收益→再质押溢价→协议安全性的闭环,使 ETH 正在演变为 Web3 金融体系的核心抵押品。
ETF 已成为传统资本进入以太坊市场的主要通道。2024 年 5 月,美国 SEC 批准八只以太坊现货 ETF 的 19b-4 申请,这些 ETF 于 7 月 23 日开始交易,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受监管的桥梁。现货 ETF 上市一年多以来,美国机构资金流入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净资产超过 270 亿美元,约占 ETH 市值的 5.3%,累计净流入 124 亿美元。
ETF 提供的便利不仅在于合规性,也降低了机构投资门槛,简化了审计与会计处理,并开辟了跨境配置及套利渠道。市场份额逐渐集中于少数管理机构,贝莱德与富达控制美国以太坊 ETF 市场约三分之二份额,增强流动性并推动价格发现向更机构化的模式转变。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 8 月 11 日成为转折点,单日净流入首次突破 10 亿美元,贝莱德的 ETHA 吸引 6.4 亿美元,富达的 FETH 吸引 2.77 亿美元,显示机构投资者已开始大规模入场。
以太坊正逐步进入美国企业资产负债表。若 MicroStrategy 的比特币策略标志着企业加密储备的里程碑,那么 2025 年或将成为 ETH 的关键年份。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通过战略性配置将 ETH 纳入资产负债表,形成直接持有而非间接 ETF 的投资方式。
BitMine 报告显示,其加密资产持有量超过 66 亿美元,其中 ETH 持仓 152.3 万枚,较一周前增加约 17 亿美元。Cosmos Health 宣布与美国机构投资者达成最高 3 亿美元的 ETH 储备协议,BitGo Trust 提供托管与质押基础设施。这种直接纳入资产负债表的方式,赋予 ETH 多元化、跨境结算及潜在员工激励的功能,使其价值远超单纯价格敞口。
质押收益、ETF 与企业储备正在形成相互强化的效应。质押收益提供链上利率基准,ETF 提供合规投资通道,企业资产负债表则赋予储备与支付功能。这三股力量共同推动 ETH 从单一代币演化为 Web3 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比特币仍然是“数字黄金”,而以太坊正逐步成为全球账本与流动性核心,其估值和功能正在被重新定义,并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重塑整个加密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