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十年前,我还是中学生时,就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充满兴趣。正是这份兴趣,引导我走上了宏观投资、全球支付以及加密货币的职业道路。
今天,当 AI 和加密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边界,我惊讶地发现,历史的故事似乎又回到了能源和电力这个原点。能源不只是物理存在,它正在成为货币体系的新锚。
电力成为货币的新锚
在 AI 时代,电力已经成为新的稀缺资源。谁能更大规模、更低成本、更稳定地组织电力与算力,谁就更有资格将自己的货币嵌入下一代支付网络。
稳定币不是魔法,它只是将一国的产业链、能源链和结算链打包成可编程的接口。当接口直接接入电厂和数据中心,货币的锚就从黄金、石油悄然迁移到了千瓦时。
回顾美元的历史:上半场依赖金本位,下半场依赖石油本位,再后来依靠债务与国债市场提供终极流动性。这套体系不可能一夜崩塌,但在 AI+Crypto 的革命时代,它不再是唯一选择。当货币锚从实物转向资产负债表,政治因素和期限结构就会渗入定价。即便市场不接受最悲观的长周期叙事,也能看到另一条平行的货币管道正在悄然铺设。
稳定币是新的价值飞轮
稳定币正是这条新管道的核心。它将清算从跨境代理和信息系统搬到公开网络与点对点结算上。
地缘政治让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当某些银行被排除在 SWIFT 系统之外,当国际卡组织在特定市场暂停服务,企业和主权国家自然会寻找“拔不掉电源”的结算通路。
这里不谈价值判断,只讲物理现实:如果出口可以沿着一条别人无法阻断的通道结算,议价权就会以网络效应呈指数增长。
这也解释了“人民币稳定币”的战略意义:表面是代币,底层是电力。过去十多年,中国向海外输出的不仅是设备和工程,更是整套可复制的“电—算—用”全栈能力。代币只是用户体验,真正的护城河在于电力与基础设施的实打实供给能力。
事实上,这套闭环在部分地区已经以“无代币版本”运行:电站投资来自中国,设备来自中国,运维和备件也来自中国,电费结算以人民币计价,通过在岸与离岸账户串联,无需经过美元中转。把插座看作现金流入口,电费流向人民币账户,中间无需美元环节。再叠加可编程结算,稳定币只是提升速度,让融资和风控可编码化。
能源与基建决定 AI 天花板
为什么能源如此关键?因为 AI 将电力推上了货币舞台中央。大规模训练和推理不仅是计算问题,更是电力问题。全球数据中心消耗了可观的电力,而模型规模和服务密度仍在持续上升。
美国大型科技公司扎进“干净、稳定的基荷电力”:核电长协、分布式储能并行。这不是 ESG 情怀,而是物理约束:AI 的极限取决于插座背后的发电机。
更尖锐的问题是:谁能最快、最大规模、按质按时建好电力基础设施?风机、光伏、逆变器、变压器、直流输电、储能、冷却系统、园区一体化——在陌生地理和监管环境中按计划交付,这考验产业集群、供应链韧性和工程能力。
中国在过去十多年海外建设的公路、铁路、水电、特高压、园区项目不断迭代,形成“电力—工程—金融”的飞轮。2014年,我在非洲出差时见证了这一能力:新建高速路和会展中心在短时间内成为当地地标。资金效率可能非最优,但能力是长期积累的护城河,这在账本上无法体现。
虽然石油依然重要,尤其在中东,但未来十年,能源重心将转向可再生与本地化清洁电力。水电、风光和储能绑定地理,叠加数据主权要求,本地数据中心与本地电力天然匹配:一边电力转算力,一边算力产出服务,结算可绕开他国体系。
人民币稳定币的落地路径
现实中有两条可行路径:
1. 电力结算
电力合同天然契合稳定币可编程特性:发多少、抄多少、付多少,全链路数据化,货币可以跟着电表走。现有人民币计价电费、运维费和融资租赁,代币化后账务更快,融资更灵活,抵押可组合。
2. 算力与模型服务结算
电在机房里转化为 AI 输出,企业和开发者用稳定币支付 API 调用、模型 token、向量存储和推理时间。新兴市场跨境数字服务已用美元稳定币替代美元结算,当供应链与服务端更多来自中国,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成为顺理成章的第二选择。
如果这一概念仍显抽象,可回溯到 2021 年萨尔瓦多的案例:通过火山地热挖矿,把地理资源转化为全球流动的数字资产。尽管当时被视作笑谈,但今天看来,这是“电力本位”的先行版本。
出海下半场的飞轮
从石油到电力,闭环核心在货币再循环。过去质疑人民币结算能源的人问:“拿到的人民币能买什么?”
传统答案是离岸池、点心债、熊猫债,市场很薄。新答案更直接:买电、买算力、买设备、买服务。发电机组、逆变器、储能、整车及充电设施来自中国,运维与升级来自中国,数据中心软硬件及服务来自中国,外汇储备再循环无需美元中转。
随着“中国智造”出海,人民币能购买的商品与服务几乎涵盖生活和商业各方面,货币购买力和流动性自然增长。这也意味着“出海下半场”要在品牌和叙事上做更多工作,但供给侧堆叠让货币基础天然增强。
大国竞合的新逻辑
逆向思考:赢得稳定币战争的,不一定是审计最好、监管最友好的代币,而是与“低价、稳定电力和高密度算力”最紧密耦合的货币体系。
若中国推进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真正的“秘密武器”不是代币设计,而是能全球交付风机、光伏、变压器、特高压和数据中心,并将整套按人民币计价。这是货币从石油锚走向电力锚的新秩序。
当然,这条路并非无阻。核电和清洁基荷电力扩容受制于审批和供应链,短期难以一蹴而就。同时,美国的自我修复能力也不可低估:美元合规稳定币框架若跑通,并配合清洁电力投资,美元网络效应可在软件层叠加。
方向清晰:AI 已将电力确立为第一约束,支付会沿成本最低路径走,货币会跟着走。
总结
AI 让电力成为“第一性变量”,而加密货币和稳定币只是将这一物理变量直接连到货币系统上。谁能最有效组织电力与算力,谁就更有资格定义下一代货币接口,这是一场新经济秩序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