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以十二人团队实现百亿美元级收入并重塑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

过去一年,Hyperliquid凭借卓越的性能和极高的资本效率,已成为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在交易量、市场份额和代币价值等多项核心指标上,Hyperliquid都远超竞争对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其日均交易量已稳定在百亿美元以上,峰值甚至突破三百亿美元,未平仓合约金额也从几亿美元跃升至一百五十亿美元左右。平台代币HYPE的流通市值在2025年8月28日达到一百六十亿美元,完全稀释估值约为四百八十亿美元,自推出以来价格已上涨十五倍。交易基础设施的性能亦堪称行业标杆,中位交易确认时间仅为零点二秒,每秒可处理约二十万笔订单,同时回购销毁机制已将代币总供应量削减近一成,为代币长期价值提供了坚实支撑。

 

更令人瞩目的是,Hyperliquid在收入效率方面几乎无人能及。团队仅由十二名核心成员组成,人均收入已达到惊人的一亿零二十四万美元,远超Tether、OnlyFans、Nvidia乃至Apple和Meta等全球知名企业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一成就不仅依赖于其高性能的基础设施和创新的代币经济模型,也与团队在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上的长期坚持密不可分。

 

Hyperliquid在代币分配上选择了与传统风险投资驱动项目截然不同的路径。HYPE总量的七成直接分配给社区,没有任何私募轮次为早期投资者保留份额,避免了代币在上市初期被内部人士集中持有而损害普通用户权益的情况。通过将代币激励与用户增长和网络效应深度绑定,平台在保持去中心化精神的同时,也为代币价值积累创造了良性循环。

 

团队成员背景同样为Hyperliquid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创始团队由哈佛、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的高材生组成,曾在Citadel、Hudson River Trading、Nuro等知名企业积累了丰富的量化交易、分布式系统和自动化基础设施经验。团队最初专注于加密货币做市业务,因对当时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低效深感不满,遂在2022年转向构建高性能DeFi基础设施。2024年11月的创世空投标志着平台的正式启动,空投三十一个百分点的代币供应,价值十五亿美元,短时间内吸引了海量流动性和用户。随后,平台在链上速度、交易体验和资产扩展性方面持续迭代,在短短数月内交易量便突破万亿美元。

 

Hyperliquid底层运行在专门构建的Layer1区块链之上,该链将高速订单簿引擎HyperCore与嵌入式EVM运行时HyperEVM融合。HyperCore采用高性能共识机制,保证所有交易、清算和资金转移在一秒内完成,并通过内存分片和全局订单簿设计最大化吞吐量与公平性。无需Gas费用的设计使高频交易者和专业做市商能够以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体验执行复杂策略。链上风险管理体系结合跨保证金模式和实时预言机价格,确保即使在极端波动期间也能维持系统稳定。

 

在代币经济层面,HYPE总量固定为十亿枚,无额外通胀,三分之一在上线时通过空投进入流通,其余部分分配给未来奖励池和团队金库,并设置为期一年的锁定期后逐步解锁。协议收入主要来自交易费用,绝大部分费用通过链上援助基金回购HYPE并锁定,形成持续的买压以抵消未来解锁带来的潜在抛售压力。虽然质押奖励比例仍然有限,但治理权和代币升值预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持有者参与质押,目前已有约43%的HYPE被锁定在网络中。

 

Hyperliquid在生态建设方面提出了“流动性的AWS”概念,即为开发者提供即插即用的流动性和订单簿基础设施。第三方前端、区域交易所或量化团队可以通过Builder Codes接入Hyperliquid的流动性池并自定义用户界面,从而在无需重建后端系统的情况下快速上线。EVM兼容性进一步确保了借贷、稳定币、保险等DeFi协议与其流动性无缝互操作,未来有望催生基于实时链上流动性的全新金融原语。

 

在市场扩张方面,Hyperliquid通过早期积分空投、推荐返佣、交易竞赛和社区建设迅速积累了超过六十四万个交易地址,其中约二十万为真实活跃用户。虽然交易量主要由专业量化团队贡献,但随着更多面向散户的前端和交易工具上线,平台有望在保持高频流动性的同时逐步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竞争层面,Hyperliquid在链上交易速度和深度上已全面超越dYdX、GMX等老牌去中心化交易所,日交易量达到其数倍,市场份额超过七成。尽管币安等中心化巨头在总体规模上仍遥遥领先,但Hyperliquid的增速显示出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场正迅速缩小与中心化平台之间的差距。未来,随着更多高性能链和混合型交易平台的加入,竞争将进一步加剧,Hyperliquid需要在保持技术和流动性领先的同时,解决团队代币解锁和用户增长的双重挑战,以维持其在去中心化金融版图中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