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投资者的崛起从IPO到加密货币的全面普及

1979年,共和国民银行曾为客户提供一系列有趣的存款选择:存入1,475美元,期限为3.5年,到期可获赠一台17英寸彩色电视机;或者同样金额存5.5年,可获得25英寸彩色电视机。想要更划算的选择?存950美元,期限5.5年,到期可获一套内置迪斯科灯光的音响系统。

 

在当时,大萧条后的银行监管仍十分严格。《银行法》Q条例禁止银行向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对储蓄账户利率加以限制。这意味着银行无法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存款,只能以烤面包机、电视机或音响系统等实物赠品来争夺客户。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回报率,但普通储户却无法直接受益。

 

当时的银行业内人士将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称为“聪明钱”,而将普通储户称为“傻钱”,认为后者不知道如何在市场中获得更高收益。华尔街对此观点欣然采纳,用它来描述那些似乎总是高位买入、低位卖出、追逐趋势、情绪化操作的散户投资者。

 

然而,时间证明了一个讽刺的事实:五十年后的今天,那些被称为“傻钱”的散户投资者反而在多个市场中笑到了最后。

 

华尔街心理中的“聪明钱”和“傻钱”

 

“傻钱”的概念在华尔街心理学中根深蒂固。专业投资者、对冲基金经理和机构交易员长期自认为是“聪明钱”,能够透过市场噪音看清本质、做出理性决策,而散户则在恐慌中盲目跟风。

 

这种说法在过去确实有其依据:互联网泡沫时期,短线交易员抵押房产在科技股巅峰买入;2008年金融危机时,散户在市场触底时逃离,错过整个复苏周期。专业投资者低买高卖,而散户往往做相反的操作。这种行为模式也得到学术研究的支持,专业基金经理借此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管理费用的合理性。

 

然而,五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已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变化源于信息获取渠道、金融教育普及以及投资工具的广泛可得。

 

散户投资的新现实

 

近年来,散户投资者的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2025年4月,美国总统宣布加征关税,引发股市在两个交易日内暴跌6万亿美元。专业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而散户投资者却抓住机会抄底。在整个市场动荡期间,个人投资者净买入500亿美元美国股票,获得约15%的收益。美国银行数据显示,其散户客户连续22周买入股票,创下自2008年以来最长的连续买入纪录。

 

类似现象在2024年市场波动中也出现。摩根大通数据显示,4月下旬,散户投资者推动主要市场上涨,在4月28日至29日控制了36%的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Robinhood的史蒂夫·奎克总结道:“每一次IPO都获得超额认购,散户需求总是高于供应,发行方欢迎这种情况。”

 

加密货币市场也显示出类似趋势。2017年至2025年5月,17%的活跃支票账户持有者将资金转入加密货币账户,且在市场关键节点参与度明显上升。散户投资者越来越表现出“逢低买入”的策略,而非传统的FOMO(害怕错过)行为。2024年3月和11月,比特币创下新高时,散户投资者选择理性参与,而在2025年5月更高峰值时,他们仍保持谨慎。中位数持仓显示出散户的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赌博、体育博彩和Meme币等行业依然存在投机行为,但数据表明,散户投资者在这些领域也变得更加理智和选择性。例如,Meme币平台Pump.fun尽管创造了7.5亿美元收入,但当更优质的竞争平台出现时,其市场份额迅速下降,说明用户在意价值和透明度,而非盲目坚持。

 

IPO市场的散户革命

 

散户的影响力在首次公开募股市场尤为突出。传统模式中,IPO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但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让散户参与。

 

Bullish平台的IPO就是一大例证。Bullish由Block.one创立,并获得Peter Thiel的Founders Fund支持,通过Robinhood和SoFi等平台向散户开放股票认购。结果,公司募资11亿美元,散户参与股票价值约2.2亿美元,占发行总量五分之一,上市首日股价飙升143%。其他案例还包括Gemini、Figure Technology和Via Transportation,均通过散户平台进行IPO。

 

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占比也在提升,目前约占美国股票交易量的19.5%,高于疫情前约10%的水平。数据表明,散户行为正趋向系统化、长期持有,而非短线追涨杀跌。eToro数据显示,2024年其用户中74%实现盈利,高级会员盈利率达到80%。年轻一代投资者(Z世代)平均19岁开始投资,远早于前几代人,这得益于播客、新闻通讯、社交媒体和零佣金交易平台等信息渠道。

 

加密货币的普及最能体现散户投资者的成熟。尽管机构投资新闻占据头条,但实际使用主要由散户推动。Chainalysis数据显示,印度、美国和巴基斯坦是加密货币采用率最高的国家。2024年,USDT每月处理交易量超过1万亿美元,USDC月交易量在1.24万亿至3.29万亿美元之间。这些交易主要是个人支付、储蓄和跨境转账,而非机构资金。

 

比特币仍是主要入口,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间通过交易所购买的比特币总额超过4.6万亿美元。散户投资者在多元化投资上也更加成熟,Layer1代币、稳定币和山寨币均获得资金流入。

 

技术改变了投资者的角色

 

散户行为的转变并非偶然。科技让信息、工具和市场渠道民主化,过去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使用。Robinhood提供零佣金交易、代币化美国股票和ETF、质押以太坊和Solana,并构建跟单交易平台,让散户用户跟随顶级交易员。Coinbase改进移动钱包、简化质押流程,并拓展消费者加密产品。Stripe、万事达卡和Visa推出稳定币支付功能,使加密货币在日常消费中可用。

 

市场结构也因此改变。散户交易额高、机构兴趣低的股票成为潜在机会,包括Reddit、SoFi、特斯拉和Palantir等。加密货币行业向大众可及性方向演变,平台竞争焦点从机构关系转向用户体验,永续交易、代币化股票、集成支付功能都瞄准散户参与。

 

传统“傻钱”的说法正逐渐失效。数据表明,散户投资者展现出自律、耐心和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而专业机构投资者有时表现出情绪化和趋势追随行为。这种转变正在结构性改变金融生态。

 

牛市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五年几乎所有资产都在上涨。标普500指数在2020-2024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比特币从约5,000美元升至接近70,000美元。宽松的市场环境使散户投资者几乎在任何资产持有一年以上都获得正收益。

 

真正的考验将在熊市或宽松货币环境结束时到来。Z世代和千禧一代投资者经历过的最长一次重大下跌仅持续33天的新冠疫情冲击。散户投资者是否能在长期下行周期中保持理性和耐心,才会揭示“傻钱”转变的持久性。

 

结语

 

散户投资者正从市场边缘逐步成为主角。他们在IPO、加密货币和股票市场中的参与度不断增加,行为也趋向理性和纪律化。科技让信息、工具和交易渠道平等化,散户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机会。

 

未来,企业和金融平台必须重视散户需求,提供透明、公平、易用的产品与服务。随着散户投资者的成熟和主导地位的确立,“聪明钱”和“傻钱”的传统划分正在失效,而金融市场的力量结构正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