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后机构牛市还能走多远

这一轮加密市场的上涨,与过去零散的散户情绪驱动有所不同,它更多是由机构投资者推动的行情。比特币、以太坊、Solana和BNB等主流资产接连创下新高,其中比特币和BNB在突破历史高点后继续上涨逾40%,显示了机构资金的持续加码。而Solana则借助特朗普相关代币发行事件完成关键性突破,以太坊则在年中受益于DAT资金流入而迎来价值重估。不过,除了比特币和BNB仍在延续上涨势头外,ETH与SOL尚未进一步创出新高。如今,美联储再度降息,市场格局出现新的变量:这场由机构主导的牛市,还能走多远?

 

机构在配置不同加密资产时,背后的逻辑各不相同,而这种差异正深刻影响着市场的结构。比特币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数字黄金”的定位,与传统金融中的通胀对冲逻辑高度绑定。从数据相关性来看,比特币市值的增长与全球M2走势几乎同步,并与美元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对于机构而言,比特币是最基础的配置标的,具备抗通胀、价值储存与长期升值的功能,是数字资产组合中最稳固的核心。

 

以太坊则承载着“世界计算机”的叙事。尽管基金会主推的Layer2扩容并未完全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但凭借十年间零宕机的网络稳定性,以太坊承接了稳定币、RWA以及美股代币化等关键的机构应用叙事。尤其在DAT资金的推动下,其市值实现了阶段性重估。作为兼具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公链,以太坊未来大概率会成为机构级应用的主要结算层,为金融市场的链上化提供基础设施。

 

Solana的定位则与前两者截然不同,它更接近于“网络资本市场”,即链上资产发行、交易与清算的高频生态。在经历FTX倒闭危机后,Solana凭借性能优势和社区活跃度重新崛起。年初至今,它贡献了全球链上交易量的近一半,日活用户稳定在300万以上,是最具活力的区块链之一。对于机构来说,Solana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的交易活跃性和流动性,还在于其承接加密原生交易市场的潜力。整体来看,机构通常遵循一条典型路径:首先理解并配置比特币,其次在业务拓展上布局以太坊,最后才会逐步认可Solana所代表的链上资本市场逻辑。

 

从数据上看,机构在三大币种上的持仓差异明显。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机构持仓占流通量比例都超过18%,而Solana仅为9.5%,这意味着机构对Solana的配置仍处在早期阶段,未来存在进一步补足的空间。这样的梯度差异,也揭示了机构在认知和接受度上的层次性:先是比特币的避险与储值功能,然后是以太坊的结算与叙事优势,最后是Solana的交易与流动性红利。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市场出现了Solana DAT公司的集中亮相。在过去一个多月中,已有18家公司相继成立,直接推动SOL价格自8月低点上涨逾50%。其中,由Multicoin Capital创始人Kyle Samani领导的Forward Industries有望成为龙头。不同于比特币DAT主要采取囤币策略,Solana DAT公司往往会搭建自己的Validator节点,形成“囤币+挖矿”的双重模式。这不仅意味着等待代币升值,更通过网络验证业务获得持续现金流,从而兼顾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

 

传统资本市场的加密概念股,也成为观察机构偏好的另一面镜子。复盘近期涨幅突出的公司,可以发现两大规律:其一,只有在持仓规模达到足够权重时,市场才会给予估值重估。例如,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多达189家,但真正将持仓价值提升至市值70%以上的仅30家,其中持有超过1万枚BTC的更是寥寥12家,而正是这些公司股价表现最为亮眼。其二,只有具备业务协同的企业,才能放大加密投资的商业价值。Robinhood正是通过加密货币交易、RWA交易与稳定币业务形成业务闭环,从而持续推高股价;相比之下,Trump Media虽然涉足多种加密资产与产品,但业务碎片化、缺乏协同,市场反应始终平淡。

 

最终,比特币、以太坊与Solana所代表的,不仅是三类资产,更是三种不同的市场哲学。比特币承载了人类追求存续与抗风险的本能,以太坊体现了秩序与规则的价值,而Solana则展现了流动与活力的力量。当机构资金推动市场走向深水区时,这三种逻辑将继续交织,决定未来牛市的高度与持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