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密市场中Perp Dex的爆火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说是CZ宇宙第一喊单王的功劳,也有人认为这是CZ有意对抗Hyperliquid的布局。但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沿着上篇文章的逻辑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以Hyperliquid为代表的Perp Dex并非单纯以去中心化DEX来挑战中心化CEX,而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物种——中性交易所(Neutral Exchange)。
所谓“中性”,在Crypto语境下可以理解为“既不完全去中心化,也不赤裸裸中心化”。它既借鉴了DEX的链上托管、用户自持私钥、无需KYC、代码开源等Web3特性,又在执行效率和用户体验上采用了CEX的优化手段,形成了一种折中的创新模式。
Hyperliquid的技术架构展示了这一特征:链上资产托管、执行引擎与共识层分离、应用层独立运行,用户完全掌控私钥,代码开源且可验证,这些都是典型的去中心化特征。然而,原教旨主义派指出,其验证节点数量有限、执行层部分操作无需完整共识确认,这与传统链上交易结算的最终性和区块同步理念存在差异。
相比之下,其他新兴Perp Dex项目在去中心化实现上矛盾更明显:技术特性黑箱化,闭源、缺乏完整链上记录、仅同步部分状态数据到L1,这些都让它们更接近实验性的混合模式。但这种变种并非孤例,许多高性能L1和Layer2都在探索去中心化、安全和性能之间的权衡。
Hyperliquid的变种更进一步:在追求交易效率的前提下,甚至对是否完全遵循区块链传统理念采取开放态度。它强调交易速度和用户体验,凸显了市场需求的优先性,而非单纯的技术理想主义。
我个人的立场很明确:拥抱市场。Perp Dex的这种“中性”特性,是CEX和DEX长期流动性拉锯战的必然产物,也是加密基础设施演进的趋势。原因有三点:
首先,纯去中心化DEX的用户体验长期受滑点、MEV、Gas费用、复杂流动性管理以及组件堆叠的安全性风险影响,这严重制约了大规模用户普及。
其次,中心化CEX尽管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却受制于监管、合规、信任危机,以及通过营销、运营手段集中吸引流动性,往往扼杀链上创新。
中性交易所正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提供接近CEX的高效交易体验,又在资产安全性、透明度和链上验证上有所妥协和创新。它的出现可以被看作是CEX和DEX长期对立关系的“和解”,将两者优势融合,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Hyperliquid的出现并未威胁到币安等大型CEX,反而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鲶鱼效应。通过创新交易模式和引入新的用户体验,它助力BNB突破千美元关口,也让传统CEX在合规与技术创新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如今,专注于Alpha策略、钱包开发和交易链优化的CEX,不必再受制于“去中心化原教旨主义”的道德绑架。以“中性交易所”的名义,它们可以大胆探索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结合,市场的多样性正在被重新定义。
总结来看,Hyperliquid领衔的Perp Dex不仅是交易所形式的技术创新,更是加密市场演化的必然结果。中性交易所的概念或将成为未来加密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CEX与DEX多年对立后的一种融合与升华。投资者与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可能决定下一轮加密市场创新的节奏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