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互联网巨头 Naver 正以一场震动市场的收购行动,将其金融版图延伸至加密行业核心。其计划收购韩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Upbit 母公司 Dunamu,不仅仅是一场科技与资本的合并,而更像是一场围绕 韩元稳定币主导权 的战略豪赌。这一布局既反映了韩国企业在全球数字金融竞争中的雄心,也折射出韩国政府试图通过新型货币工具强化本国金融主权的意图。
交易本质:资本扩张与稳定币绑定的双轨战略
根据最新披露,Naver 金融子公司 Naver Financial 与 Dunamu 已达成股权交换协议,目标是将 Dunamu 全面纳入旗下。这一动作并非单纯的并购,而是以 稳定币 为核心的全链条生态建设。
- 技术与流量互补:Upbit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处理了超过韩国一半的加密交易量,已成为韩国金融市场的流量入口。与此同时,Naver Pay 年支付规模突破 8 万亿韩元,广泛渗透至电商、生活支付和跨境汇款。二者整合后,韩元稳定币可无缝嵌入支付与交易环节,从线上购物到国际结算都能形成闭环。
- 稳定币的先发优势:双方早在 2025 年 7 月就宣布开发韩元稳定币。随着美元稳定币在韩国市场占比超过 80%,资本外流问题愈发严重。此次收购,意味着 Naver 将通过掌握交易所入口与支付场景,率先抢占韩元稳定币发行的制高点。
政策契机:合规化窗口正在打开
韩国政府正逐步放松对稳定币的管制,Naver 的行动正踩在政策拐点上。
- 立法突破:2025 年 6 月提出的《数字资产基本法》草案,允许非银行机构发行稳定币,并降低了资本门槛。如果通过,Naver 有望成为首批持牌的科技企业。
- 监管细则: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预计在 2025 年底推出稳定币监管框架,涵盖托管、储备审计与交易透明度。Naver 已通过入股证券平台提前布局合规架构,为未来审计与风控体系奠定基础。
- 央行态度转向:韩国央行虽曾担忧稳定币威胁货币政策,但近期开始参与 BIS 的跨境支付项目,并默许稳定币试点,这为 Naver 的韩元稳定币提供了潜在政策支持。
竞争态势:Naver与Kakao的正面对抗
韩国稳定币市场格局逐渐成型,竞争日趋激烈。
- Kakao 的进击:Kakao Pay 依托社交平台 LINE 的海量用户,已申请多项稳定币相关专利,并与区块链项目合作。市场预期强烈推动 Kakao 股价飙升,显示其稳定币战略正在获得投资人追捧。
- Naver 的差异化:相比依赖社交生态的 Kakao,Naver 的优势在于交易所与支付的深度整合,直接触达超 1600 万加密投资者,同时也能借助电商与搜索平台提供应用场景,形成独特的 “支付 + 交易 + 消费” 三重闭环。
- 银行联盟的压力:韩国八大银行正计划联合发行韩元稳定币,并可能凭借金融资源优势率先获得审批。这为 Naver 带来不小挑战,但其数字生态与用户黏性或许足以构建竞争壁垒。
风险挑战:不确定性仍然巨大
Naver 的战略虽然清晰,但现实中依然存在掣肘。
- 立法进度缓慢:韩国的立法平均周期较长,若新法案推迟至 2027 年以后落地,Naver 的布局可能受阻。
- 储备资产不足:韩元国债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稳定币的 1:1 储备需求,可能迫使 Naver 寻求低收益替代资产,削弱稳定币盈利能力。
- 技术与合规风险:智能合约漏洞、储备金管理不善等问题一旦出现,可能动摇市场信任。加之监管要求实名认证,可能限制稳定币的扩张速度。
全球视角:数字货币主权的地缘竞争
Naver 的收购不仅关乎企业版图,更是韩国参与全球数字金融竞争的重要一环。
- 去美元化诉求:韩元稳定币若能普及,将削弱美元稳定币在韩国市场的垄断地位,提升本币在国际结算与资本流动中的影响力。
- 对标美国模式:美国早已出台《稳定币监管法案》,要求强储备和联邦监管。Naver 引入第三方托管、实时储备披露,正是对这一模式的本土化借鉴。
- 东亚金融博弈:日本积极推动日元稳定币,中国香港则通过立法吸引稳定币项目。若韩国能在 2027 年前形成完善的稳定币生态,Naver 或能代表韩国在东亚数字金融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结语
Naver 收购 Upbit,本质上是 以稳定币为核心的数字金融版图重构。它既契合韩国去美元化的国家战略,也抓住了全球稳定币竞争的时代机遇。但要真正实现目标,Naver 需要跨越政策、储备和技术三大障碍。若能在 2027 年前成功落地,这不仅将奠定 Naver 在韩国的金融霸权,也可能让韩元稳定币成为全球数字货币格局中的关键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