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供应量突破三千亿美元 全球金融版图正迎来新阶段

稳定币市场在2025年迎来又一个里程碑。经过数月的稳定扩张,全球稳定币总供应量终于突破三千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不仅象征着加密行业中最具韧性与增速的板块持续壮大,也意味着稳定币正逐渐走出“投机辅助工具”的定位,走向全球支付与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舞台。

 

根据CoinMarketCap的最新数据,目前稳定币总供应量为3070亿美元。其他数据平台虽然给出了略有差异的数字,但整体趋势一致。CoinGecko统计的供应量为2990亿美元,DeFiLlama则为2955亿美元。无论数据来源如何,稳定币都已成功跨过象征性的重要关口。

 

从市场格局来看,Tether依旧是绝对的领军者。其USDT以1730亿美元的市值,占据稳定币市场58%的份额。Tether首席执行官Paolo Ardoino强调,USDT在全球点对点交易中的使用规模正在急速放大,当前每日钱包对钱包的交易量已达到174亿美元,是2020年的130倍。这一变化凸显了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个人汇款和链上清算中的不可替代性。

 

紧随其后的是Circle的USD Coin。其供应量为740亿美元,并因Circle成功完成IPO而受到更多关注。Circle股价近期迅速反弹至历史高位,成为资本市场对稳定币潜力投下的信任票。这也反映出,稳定币不仅是链上的基础工具,也正在成为金融市场认可的合规资产。

 

新晋力量同样不可忽视。Ethena Labs的USDe凭借在Binance的上线,供应量飙升至14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标志着除USDT和USDC之外,新的稳定币竞争者正在快速崛起,稳定币市场正从“寡头格局”走向“多元竞争”。

 

在区块链网络分布上,以太坊依旧是稳定币发行的主阵地,总量高达1617.82亿美元。Tron则凭借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支付需求,稳居第二,供应量为770亿美元。Solana与币安智能链分别以130亿美元与120亿美元占据一席之地,显示出多链生态在稳定币扩张中的重要性。

 

驱动本轮增长的关键之一是监管明朗化。自2025年7月《GENIUS法案》通过以来,稳定币供应量几乎周周刷新纪录。该法案明确了美联储的储备要求与直接监管框架,为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合规问题提供了解答。在政策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Ripple、MetaMask等加密公司纷纷加快在稳定币业务上的布局,传统金融巨头如摩根大通也在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合作,加速稳定币结算与跨境支付的实验。

 

这种趋势背后,稳定币正在成为连接加密行业与传统金融的桥梁。DeFiLlama增长主管Patrick Scott甚至用“特洛伊木马”来形容稳定币的战略意义。他指出,长期以来,稳定币被视为银行进入加密领域的切入点,但事实上,它们更可能成为加密货币进入银行体系的渠道。一旦稳定币支付被大规模整合,其背后的市场将不仅仅是链上金融,而是整个全球经济。

 

展望未来,稳定币突破三千亿美元只是起点。更关键的问题是,谁将主导下一个阶段的扩张?USDT是否能继续巩固霸权?USDC能否借助IPO后的合规优势吸引更多机构?新兴的USDe会不会成为第三极?而在多链并存的格局下,哪条公链会成为稳定币支付与结算的核心承载层?

 

市场的答案或许还需要时间给出。但可以肯定的是,稳定币已不再是加密行业的附属品,而正在演变为全球金融版图重构中的核心变量。三千亿美元之后,稳定币面临的不仅是体量的扩大,更是制度、技术与国际金融秩序的深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