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市场该选择看涨还是看跌

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问题:此刻该乐观还是该谨慎?我花了大量时间思考“金融市场到底怎么了”这一核心命题,却发现答案始终在乐观与悲观之间摇摆。一方面,有人坚信我们正站在一场由科技驱动的长期经济繁荣的开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声音警告市场已被过度高估,泡沫随时可能破裂。

 

正是这种充满张力的分歧,使市场讨论显得异常精彩。毕竟,市场才是最终的裁判,它会告诉我们谁站在了正确的一边。但对投资者而言,如何在这种拉锯战中做出抉择,才是真正的难题。

 

许多谨慎的声音来自对估值的担忧。嘉信理财的Kevin Gordon指出,标普500指数的预期市盈率已经回到了2021年1月的水平。然而,两者的宏观背景却大不相同:2021年1月,美联储的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仅为0.09%,而如今这一数字高达4.09%。在高利率环境下,市场却维持着高估值,这在他看来是一种危险信号。投资者似乎过度依赖人工智能驱动的盈利增长预期,但现实中AI带来的业绩提升尚未真正兑现。Gordon提醒,现在或许更需要谨慎,而不是盲目的贪婪。

 

然而,市场也并非只有灰暗的一面。即使在高估值下,标普500的预期利润率依然持续上升,并刷新历史纪录。换句话说,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增强,收入增长的同时并未伴随等比例的用工扩张。这意味着在效率提升的驱动下,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放大。

 

投资者情绪之所以高涨,一个关键因素是人工智能的爆发。摩根大通的Michael Cembalest指出,自ChatGPT在2022年11月推出以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股票贡献了标普500回报的75%、盈利增长的80%以及资本支出的90%。这不是短期投机,而是一次科技浪潮在资本市场中的集中体现。

 

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这种热情。Carson Group的Ryan Detrick提到,标普500在9月份创下历史新高,而历史数据显示,在这种背景下第四季度继续上涨的概率超过90%。彭博社的数据显示,标普500已经连续107个交易日跌幅不超过2%,这是过去一年多来最长的一次稳定上涨期。在投资者眼中,这种持续的上涨趋势本身就是信心的来源。

 

更重要的是,宏观政策的走向为市场注入了进一步的想象空间。投资者普遍认为,美联储在10月份降息的概率接近94%。低利率环境意味着资金成本下降,股市自然受益,这也强化了看涨逻辑。

 

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强调政治风险或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但历史早已证明,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美国股市在绝大多数总统任期内都会上涨。市场的长期动力往往来自企业盈利和消费活力,而不是短期的政治噪音。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最新数据提供了乐观的依据。第二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速被上调至3.8%,显著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3.3%。消费支出远超预期,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同时进口减少,这些都反映出内需的强劲表现和经济韧性。

 

综上所述,虽然悲观者对估值和利率提出了合理的担忧,但从利润率、科技驱动、市场趋势和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看涨的理由同样强大。在这种多空交织的环境下,时间会揭晓答案。市场最终会裁定哪一方正确,而投资者能做的,是在不确定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我看来,虽然谨慎仍然必要,但盲目看跌可能会错过一场由科技与消费双重驱动的增长机遇。未来数月,市场的走向将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