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旧周期的终结与新金融秩序的崛起

我一直很喜欢瑞·达利欧在《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中提出的模型,因为它提醒我们要跳出局部的价格波动和短期情绪,去理解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

 

加密货币的世界同样需要这样的视角。今天,我们已经不再身处2017年「ICO狂潮」或2021年「DeFi+NFT盛宴」的市场环境,而是进入了一个被ETF、稳定币、RWA、DAT等新制度性力量所重塑的全新时代。

 

这不是简单的“叙事切换”,而是整个行业秩序的重构。

 

以下,我将从六个角度来梳理这种转变,并尝试描绘未来新秩序的可能图景。

 

01 所有权大轮换:从散户到机构的迁移

 

比特币现货ETF与以太坊ETF的诞生,标志着加密资产正式被纳入主流金融投资组合。

 

- 比特币ETF管理规模已突破1500亿美元,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6%以上。

 

- 以太坊ETF在疲弱行情下仍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持币量已占总供应量的5.59%。

 

- 自4月8日以来,加密ETF的资金净流入高达340亿美元,超过了国债、主题投资甚至黄金类ETF。

 

这意味着,加密资产的持有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散户逐渐退出,长期机构资金正在接盘。ETF带来的是更高的持仓成本和更强的锁仓意愿,从而推高未来周期的底部价格。

 

更重要的是,美国SEC批准了大宗商品ETP的通用上市标准,这为未来更多的SOL、XRP、DOGE类ETF上市打开大门。加密市场的流动性格局和所有权结构正在经历「制度性迁移」。

 

02 广泛暴涨的终结与新叙事的崛起

 

过去的牛市有着几乎相同的节奏:比特币启动,ETH跟涨,随后小币种出现指数级上涨。但如今,这种「风险传导链」正在失效。

 

原因在于:

 

- 代币供应过剩,数百万种新代币分散了散户注意力。

 

- 用户更加谨慎,不再盲目追逐高FDV+低流通的项目。

 

- 真正获得资金的,是具备收入和产品市场契合度的应用,以及文化驱动的社区资产。

 

Ansem的观点很精确:投机的顶点已过,新的元叙事是「可持续收入」。与此同时,Murad补充道:新奇、文化和社区信仰,依然能让一些项目意外走红。

 

换言之,只有同时具备「现金流」与「文化认同」的项目,才可能在新秩序中生存下来。

 

03 稳定币的制度化与地缘政治化

 

稳定币正在脱离「纯交易媒介」的角色,成为支付、借贷、清算和国库管理的核心工具。

 

- Stripe与Paradigm的Tempo链,瞄准高吞吐量的稳定币支付市场。

 

- Tether推出的Plasma链,意在通过「稳定币+支付+新兴市场银行服务」打造封闭金融生态。

 

- Base链凭借Coinbase的合规优势,正在推动USDC进入更广泛的商业与支付场景。

 

稳定币不再只是「交易所筹码」,而是逐步渗透到全球金融与实体经济之中。CFTC允许其作为衍生品抵押品,GENIUS法案推动全球稳定币监管竞赛,这些都让稳定币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与战略地位。

 

赢家将是那些能捕获稳定币流量并沉淀用户的链和应用。

 

04 DAT:代币资本市场的新杠杆

 

数字资产国库(DAT)是本轮周期的新金融创新。它们通过股票市场的融资渠道为加密项目注入资本,相当于「加密版IPO」。

 

- 优势在于,它为无法获得ETF的代币提供了新的资本入口。

 

- 风险在于,当市场转向时,DAT的强制赎回和流动性枯竭可能放大市场下跌。

 

尽管存在隐忧,DAT仍可能成为代币经济与全球股权市场的桥梁。对于VC而言,这也是一种「退出工具」,能够释放资金去支持下一代加密创新。

 

这意味着,未来的加密项目不再只是依赖代币市场,而是与全球资本市场形成「双向循环」。

 

05 RWA革命:链上金融的真正落地

 

链上RWA(现实世界资产)已突破300亿美元,并快速增长。

 

- 任何人无需银行账户即可持有美国国债。

 

- Aave Horizon允许用户用标普500等RWA作为抵押品借贷。

 

- 贝莱德和富兰克林已将数十亿美元资产带上链。

 

RWA的意义在于:它使DeFi成为「真正的资本市场」。利率基准、资产配置、跨境资金流动,都开始在链上重现。这不再是2017年式的「代币赌场」,而是正在逐步重塑全球金融秩序的核心力量。

 

06 四年周期的终结与新秩序的确立

 

对于许多加密原住民来说,最大的心理落差在于「四年周期」的消失。

 

但事实是:

 

- ETF将BTC、ETH纳入机构投资组合。

 

- 稳定币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

 

- DAT让非ETF代币也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

 

- RWA让DeFi真正接入实体经济。

 

这意味着,加密行业已经从「周期性狂热」走向「结构性融合」。未来的赢家不是盲目追逐所有资产,而是能够在宏观制度与散户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的少数项目。

 

这是一个新的金融秩序。旧的“四年周期”逻辑已死,新的结构化时代正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