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清仓比亚迪的启示

近日,巴菲特彻底清仓比亚迪的消息再次引发财经圈广泛关注。许多人对这一举动感到意外,但在我看来,却并不令人震惊。真正让我好奇的反而是——为什么他选择在此时才完成清仓。

 

我最初关注比亚迪,源自阅读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的实录。在那一系列文字中,比亚迪和其创始人是少数被反复提及的中国公司与企业家。巴菲特最初买入比亚迪股票,背后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那是巴菲特与芒格为数不多的意见分歧之一,当时是芒格坚持甚至拍桌子,要求巴菲特买入比亚迪。后来外界也传出消息,芒格之所以坚持,与李录的推荐与洞察密切相关。

 

当然,我不认为巴菲特和芒格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贸然投资。他们即便受到启发,也一定会亲自审视公司的基本面与长期潜力。这足以说明,在当时的全球汽车格局下,比亚迪的确是极为特别、足以脱颖而出的公司。

 

和巴菲特的其他投资一样,例如可口可乐或富国银行,我并未因为他买入比亚迪而盲目跟随,但从此开始,我对这家公司保持了长期关注。

 

今年早些时候,长城汽车的一位高管曾在采访中放话,大意是“汽车行业里,也会出现像恒大那样的公司”。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紧接着,海外多家媒体连续几天发布与比亚迪相关的报道和线索。虽然这些信息真假难辨,但凭常识与逻辑推演,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其中是否透露了潜在风险。

 

这让我想起了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曾被提及的另一桩往事:房地美与房利美。作为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双寡头,它们曾是巴菲特的坚定持股。但当两位老人家敏锐察觉到这两家公司在罔顾风险、不断滑向不可控边缘后,他们毫不犹豫地清仓。果然,不久之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房地美与房利美的种种操作被揭开。若非体量过大、政府紧急救助,它们早该被市场淘汰。

 

历史的镜子让我猜测:比亚迪是否也在某些财务指标或市场逻辑上,出现了类似隐患?这些线索是否早已被巴菲特团队察觉?只是因为外界目光集中在苹果、西方石油等热门持仓,比亚迪的持仓变化并未受到太多关注。

 

直到这次新闻传出,我才意识到,原来巴菲特早在 2022 年就已陆续减持比亚迪股份,而如今是彻底清仓。而芒格在 2023 年底才离世,这意味着这一决策很可能是两位老先生共同的判断。

 

站在今天回望,这笔投资本身依旧堪称成功。巴菲特以 2008 年的低价买入,持有十余年,享受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浪潮中的高速成长红利,如今顺利退出。无论从投资收益还是战略逻辑来看,都体现了“低买高卖”的经典风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企业可能走向风险边缘前,选择了全身而退。

 

这背后蕴含的投资智慧很清晰:一家公司即便再优秀,也会随着市场格局和内部策略变化而走向拐点;持有者需要持续观察基本面,一旦发现风险超过可控范围,即使曾经深爱,也必须果断离场。

 

“姜还是老的辣。”巴菲特和芒格再一次用行动证明,真正的长期主义,不是固执守候,而是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