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stless Agents的崛起 以太坊基金会借助 ERC-8004 重塑 AI 与区块链格局

2025 年,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融合迎来关键拐点。以太坊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EF)正在推动 ERC-8004 的制定与落地,这一全新标准旨在为 AI 智能体(Agent)在去中心化环境中建立无需预先信任的协作框架。它不仅是 Web3 技术的一次升级尝试,更被视为 AI 驱动经济体系的基础性协议。

 

ERC-8004 的灵感最早来源于谷歌在 2025 年 6 月开源的 Agent-to-Agent(A2A)协议,核心目标是让不同智能体能够在无需依赖中心化平台的前提下进行自动发现、沟通与协作。同年 8 月,以太坊基金会 dAI 团队(负责人 Davide Crapis)联合 MetaMask、谷歌与 ConsenSys 等行业巨头正式提出了 ERC-8004,计划于 2025 年 11 月的 Devconnect 大会上正式发布。其雄心是让以太坊成为智能体经济的“结算与协调层”,类似互联网早期的 TCP/IP 协议地位。

 

ERC-8004 的设计精髓在于三个轻量化链上注册表:身份注册表、声誉注册表与验证注册表。身份注册表通过链上绑定地址与 A2A 描述文件,使得智能体的发现与匹配更加高效。声誉注册表则通过链下反馈与链上哈希存储相结合,确保信誉记录既透明又低成本,避免链上数据过载。验证注册表则为任务执行提供了多重保障机制,包括声誉评分、抵押担保以及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的证明,使得跨智能体的交互更具可信度。整体架构遵循“链上最小存储,链下高效运算”的原则,最大化兼顾性能与安全。

 

在应用层面,ERC-8004 预示着一系列新兴市场的形成。首先是去中心化的智能体市场,用户可注册与发现服务型 AI,并通过声誉系统进行优胜劣汰。例如,UXLINK 已经基于 ERC-8004 开发社交智能体与全链信誉系统,尝试打造去中心化版的 LinkedIn 与 Upwork。其次,声誉评分与验证服务将衍生出全新的去中心化信用评级行业,HashKey Capital 就认为这将孕育 AI 驱动的对冲基金和自治投资联盟。与此同时,结合 x402 协议的链上微支付机制,智能体能够便捷地买卖 API、数据与算力服务,MetaMask 与 ConsenSys 已表示将把相关功能集成到自身钱包和应用栈之中。更宏观的前景在于去中心化计算与数据市场,借助 EigenLayer 重质押与 TEE 证明,ERC-8004 将支持可信 AI 推理、数据调用与实时支付,推动形成一个开放透明的 AI 服务生态。

 

在生态建设方面,以太坊基金会 dAI 团队不仅牵头研发,还推动社区共建,合作方涵盖谷歌、MetaMask、ConsenSys 与 Linux 基金会等大型机构。社区讨论的议题广泛,包括如何提升链上读取效率、防范前置域名攻击、扩展 AgentCard 功能以提升透明度等。与此同时,开发者活动密集举行,dAI 团队推出 Builder Program 和黑客松竞赛,鼓励开发者基于 ERC-8004 构建新的应用形态,从去中心化 AI 助手到自治金融代理不一而足。资金与资源层面,EF 提供开放式资助计划支持相关开源项目,而 HashKey Capital 等机构则强调抵押验证商与 TEE 服务商将成为未来产业链上的关键枢纽。

 

当然,ERC-8004 的推进并非没有挑战。如何在保证可信度的前提下降低 Gas 成本、如何避免声誉机制被大玩家垄断、如何平衡隐私与透明、如何实现跨链兼容性,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若这一标准得到广泛采用,它将把以太坊推向 AI 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角色,使其超越以往单一金融用例,迈向一个由自主智能体驱动的服务互联网。

 

更具远见的是,ERC-8004 与 x402 协议的结合将形成一个闭环:从智能体的发现、信誉评估,到执行验证与支付结算,整个链路完全去中心化。这不仅可能改写 Web3 的应用版图,更意味着以太坊将在 AI 与区块链的融合中扮演“全球操作系统”的角色。未来,当自主智能体经济逐渐成熟时,ERC-8004 很可能成为这一新时代的“基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