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9 月间,围绕“将实体宝可梦卡牌铸造成可赎回 NFT 并在链上交易”的模式在加密市场迅速升温。根据多家行业媒体与数据机构的统计,8 月份相关市场的月度成交额达到约 1.245 亿美元,较年初增长约 5.5 倍。这一数据被多家媒体和研究机构引用,显示出收藏品代币化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市场的快速扩张与 Solana 生态平台 Collector Crypt 在 8 月底推出原生代币 CARDS 的节点高度重合。公开信息显示,该代币与平台围绕宝可梦卡牌的代币化、抽包及二级交易业务紧密绑定,其上线后一周的完全稀释估值一度在 3 亿至 6 亿美元之间波动,引发大量关注。
推动交易活跃的核心力量来自 Solana 的 Collector Crypt 与 Polygon 的 Courtyard。两者的模式有所差异:前者通过“实体卡上链、NFT 铸造、随机抽包与即时回购”的链上娱乐化体验带动交易,后者则依托评级卡牌入库、1:1 铸造与可赎回机制,强调安全性与资产背书。正是这两类不同的路径,共同将 NFT 交易从头像项目带向了现实收藏品市场。
这一热潮并非偶然。近年来,现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逐渐超越债券与不动产等金融资产,延伸到收藏品与文娱赛道。宝可梦卡牌因其庞大的粉丝群体、全球化的收藏市场和高度流动性,成为 RWA 与 NFT 结合的天然试验田。以 Courtyard 为例,该平台将评级卡牌存放在第三方专业保险库中,再在 Polygon 上铸造对应的 NFT,确保数字凭证与实体资产一一对应。持有人可以选择在二级市场交易或申请赎回实物,赎回流程要求完成 KYC 并承担相关费用。Polygon 官方文件曾将 Courtyard 视为“将模拟类收藏品上链”的代表案例,进一步凸显了其在赛道中的地位。
这种模式也与 NFT 市场整体回暖形成呼应。DappRadar 的数据显示,2025 年二季度 NFT 市场成交额降至约 8.67 亿美元,环比下滑近一半,但成交笔数反而上升至约 1,490 万笔,说明市场结构正向低价高频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 7–8 月,收藏品类目成为带动 NFT 交易量回升的重要动力。CryptoSlate、雅虎财经等多家媒体均报道,代币化宝可梦卡牌的月度成交额突破 1.24 亿美元,成为 NFT 市场新的增长点。
具体到操作层面,这类平台大多采用“评级—入库—铸造—交易—赎回”的闭环模式。Courtyard 将实物卡牌送至专业库房进行评级与投保,再在链上生成 NFT。Collector Crypt 则进一步引入“Gacha 抽包”机制,将开包娱乐化体验搬上区块链,同时提供即时回购功能,按外部电商与拍卖网站的成交数据给出约 85%–90% 的回购价格,保证流动性与退出路径。两者都以“可赎回”为关键卖点,使用户能够在数字与现实之间自由切换。
然而,这种新兴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争议。在知识产权方面,宝可梦公司此前已在澳大利亚成功阻止未经授权的“Pokéworld”NFT 项目,显示品牌方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若相关平台未获得充分授权,潜在的法律冲突仍可能成为未来的合规隐患。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 2023 年对 Stoner Cats NFT 项目采取的执法行动,也提醒市场:当代币化产品涉及收益预期和投资属性时,可能触及证券法的边界。Collector Crypt 等平台在引入代币与回购机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监管的审视。
从市场前景来看,收藏品代币化能否形成可持续的增长动力,还需观察多个因素。其一,赎回比例与赎回时效直接决定了“实物背书”模式的可信度。其二,即时回购的折扣与资金池规模关系到流动性能否稳定维持。其三,成交结构中“开包”与“二级转售”的占比变化,反映收入的可持续性与需求来源。其四,不同公链之间的性能差异与费用水平,也会影响用户体验与平台竞争力。其五,外部价格数据的透明度、托管机构与评级方的合规性,都是市场信心的基础。
整体而言,宝可梦卡牌代币化并不仅仅是收藏品交易的新潮流,而是 NFT 与 RWA 结合的一个重要实验场景。它既提供了新的流动性来源,也对知识产权、合规监管、跨境交割与市场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市场扩张和资本介入,这一模式能否真正从短期热度走向长期稳定,还需在未来数月的数据与政策动态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