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yperliquid到Lighter:零费率永续的新叙事

永续DEX赛道的新玩家

 

永续合约交易所(Perpetual DEX)正在经历新一轮技术与模式革新。继 Hyperliquid 以全链上架构点燃整个 DeFi 衍生品市场、成为“链上币安”的代表之后,CZ 亲自站台的 Aster 又在 2025 年掀起第二波热潮。而在这两大明星项目的聚光灯下,一个名为 Lighter 的新兴平台悄然崛起。它依托 零手续费策略、ZK Rollup 架构 与 以太坊原生兼容性,在短短数月内吸引了 超过5.6万用户 和 7亿美元锁定资金,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焦点。

 

Lighter究竟是一场真正的技术创新,还是又一场昙花一现的热潮?下面从技术架构、模式创新、增长表现、竞争格局、估值逻辑到潜在风险进行全方位分析。

 

技术路线:中心化执行与去中心化验证的平衡

 

交易所的架构通常面临“速度”与“透明度”的权衡。传统中心化交易所(CEX)撮合和结算全部链下执行,速度快但存在信任风险;传统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全链上结算透明,但交易撮合延迟高、用户体验差。Hyperliquid采用全链上定制Layer1,实现高频交易所需的吞吐量和透明性,而dYdX则采用链下撮合、链上结算的混合模式,但链下部分依旧不透明。

 

Lighter选择了第三条路径:“中心化执行 + 去中心化验证”。它将订单撮合与强制平仓集中在Layer2的Sequencer上完成,实现亚秒级撮合速度,同时利用零知识证明(ZK Proof)将每笔交易计算结果提交到以太坊主网进行验证。这意味着交易虽由中心化Sequencer执行,但验证过程完全透明不可篡改,从而在效率与信任之间找到平衡。

 

Lighter的另一大亮点是其自研ZK Rollup引擎。传统ZK Rollup处理复杂智能合约操作时生成证明速度慢,不适合高频交易。Lighter通过针对订单簿撮合逻辑的优化,大幅简化ZK电路,实现亚秒级生成ZK证明,使专业交易团队能够以接近CEX的速度完成交易。

 

安全设计与资产托管

 

Lighter采取双层架构:

 

- Layer1(以太坊主网):负责用户资产托管,资金由审计智能合约管理,即便Layer2出现故障,用户仍可安全取回资产。

 

- Layer2(Lighter Rollup):处理订单撮合、清算与结算,最终账户状态以压缩形式提交至Layer1。

 

这一设计确保交易所运行高效的同时,不牺牲资金安全,为专业交易者和普通用户提供了安全保障。

 

创新商业模式:零手续费与付费延迟

 

Lighter对普通用户实行零手续费策略,无论挂单还是吃单都无需支付交易费用,这在DeFi市场非常罕见,吸引了大量用户尝试。然而,平台的盈利模式依赖于“付费高级账户”:

 

- 高级用户享受更低延迟和优先撮合权,支付极低手续费(挂单0.002%、吃单0.02%);

 

- 平台还通过清算费和增值服务获得收入。

 

这种模式与传统金融中的Robinhood“订单流支付”有相似之处,即散户表面免费交易,但平台通过点差和高频接口实现变现。不过,这也带来潜在风险:过大点差可能削弱真实交易体验,而零手续费易诱发刷量行为,使交易量被人为夸大。

 

增长数据与市场表现

 

截至2025年9月,Lighter注册用户超过 5.6万,总锁定价值(TVL)达到 7亿美元,相比今年3月增长了近 280倍。日交易量高峰曾达到 189亿美元,甚至一度超过Hyperliquid。

 

但从未平仓合约(Open Interest)来看,Lighter仅 13亿美元,远低于Hyperliquid的 130亿美元。交易量与OI比值异常(约27倍),显示平台存在大量短线自成交或刷量行为,这部分交易可能主要为了争取空投资格而进行。空投结束后,交易活跃度可能出现显著下降。

 

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

 

在技术架构上,Hyperliquid采用全链上定制Layer1,去中心化程度有限;Aster核心撮合在链下,中心化程度高;而Lighter虽然执行中心化,但验证过程完全去中心化,并将资产托管在Layer1,确保资金安全。

 

在交易性能上,Hyperliquid每秒可处理数十万笔订单,极端行情下稳定;Aster受限于BNB链出块速度,性能略低;Lighter则通过优化ZK Rollup实现亚秒级撮合,体验接近CEX,但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轻微延迟。

 

在产品功能上,Hyperliquid功能成熟,支持现货与永续合约,并支持用户创建合约市场和预测市场;Aster则借力币安生态,提供多链流动性共享、高杠杆及美股永续交易;Lighter则与以太坊生态高度兼容,支持任意主流资产保证金,并规划LLP保证金双用功能,让LP不仅赚取做市收益,也可参与交易,提高资金效率。

 

在流动性与交易成本方面,Hyperliquid拥有深厚机构做市支持,交易滑点低;Lighter零手续费模式吸引散户,但部分小众交易对流动性不足,点差可能略高;Aster因多链布局及做市商资金分散,非BNB链资产流动性相对较低。

 

估值逻辑

 

基于收入预测,假设Lighter日交易额稳定在 40亿美元,其中 20%为付费用户,平均费率0.01%,年化收入约 3000万美元。按Hyperliquid类似 40倍PE 计算,Lighter合理估值在 12~15亿美元,而市场普遍预期上市估值超过 20亿美元,反映出一定乐观情绪与高溢价预期。

 

风险与隐忧

 

1.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存疑:零手续费策略长期能否维持仍不确定,点差扩大可能削弱用户体验。

 

2. 交易真实性问题:交易量与OI不匹配,高比例刷量可能导致空投结束后交易活跃度大幅下降。

 

3. 资本复用风险:LLP未来若允许用作保证金,单边波动可能引发连环清算,造成系统性风险。

 

4. 团队治理不确定性:创始人及团队技术背景强大,但有传闻涉及利益分配争议与早期项目融资复杂性,可能影响社区信任。

 

结语

 

Lighter以创新的ZK Rollup架构、零手续费策略以及快速增长的用户规模,在永续合约DEX赛道中脱颖而出。它尝试在速度、透明度与用户成本之间找到平衡,提供接近CEX体验的链上交易服务。

 

然而,高交易量背后可能存在刷量和空投激励因素,零手续费的可持续性也仍待验证。加之竞争对手Hyperliquid与Aster实力强劲,Lighter是否能真正建立护城河仍有待观察。

 

对于投资者而言,Lighter既可能成为继Hyperliquid之后的新标杆,也可能在市场热度消退后归于平淡。它的成长轨迹不仅是一个投资机会,更是观察DeFi交易技术演进的窗口:未来的核心不再是极端去中心化,而是如何在信任与效率之间实现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