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不再只是链上的概念实验,而正在成为新加坡新金融体系的现实基石。围绕与新加坡元(SGD)挂钩的稳定币 XSGD,新加坡正通过监管、商业与技术的多重协同,构建一个由本币计价、可监管、可结算的稳定币生态系统。从交易所上架到商户扫码支付,从储备管理到跨境清算,新加坡正在形成一条完整的“本币稳定币基础设施链”。
2025年9月底,XSGD 正式进入 Coinbase 的新加坡及全球交易区,这意味着首个受新加坡监管框架认可、与本币挂钩的稳定币,已经打通了主流中心化交易所的国际流通通道。此举不仅提升了 XSGD 的市场可达性,也标志着以新元计价的数字货币,正在成为国际投资与支付网络中的正式成员。
XSGD 由 StraitsX 于 2020 年推出,目前已部署在以太坊、Polygon、XRP Ledger 等多条主流区块链上。其发行机制严格遵循 1:1 挂钩原则,所有流通中的 XSGD 都由等额的新加坡元储备支持,并托管于星展银行(DBS)与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等受监管金融机构。这一架构确保了资产的透明性与稳定性,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早获得官方监管认可的本币稳定币之一。
StraitsX 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天玮 表示,这一系列举措的意义超越了新加坡本身:“XSGD 的发展不仅是国家层面的金融创新,更是对全球虚拟资产生态的一次重构。我们希望让用户能够直接使用本地货币挂钩的稳定币进行交易与支付,从而突破长期以来美元稳定币的垄断,推动形成一个多货币并存、无国界的数字金融网络。”
Coinbase 新加坡总经理 Hassan Ahmed 也认为,稳定币正在重塑跨境支付的底层逻辑。随着 XSGD 在 Coinbase 新加坡上线,用户只需一部手机与电子钱包,就能即时完成本地与跨境支付,金融普惠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与此同时,新元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已延伸至实体世界。OKX Singapore 推出了 OKX Pay 稳定币扫码支付服务:用户可在 OKX SG App 中使用 USDC 或 USDT 扫描 GrabPay 的 SGQR 码完成支付。系统后台通过与 StraitsX 的结算接口,将美元稳定币实时兑换为 XSGD,再由 XSGD 兑换成新元结算给商户,实现了从链上资产到法币账户的无缝闭环。
这种“目的绑定货币(Purpose Bound Money, PBM)”机制,使每笔交易都可在智能合约层进行用途验证与合规追踪。商户不需要接触加密资产,仍以新元入账;用户则能以稳定币完成即时支付,获得链上交易的效率与透明度。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小微商户的技术门槛,也让稳定币真正具备“支付实用性”,从加密资产走向真实经济活动。
事实上,这一切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新加坡金管局(MAS)的制度设计。早在2023年,MAS 就确立了针对单一货币挂钩稳定币(SCS)的监管框架,要求发行方必须以同币种现金或短期政府债券提供100%储备支撑,并在流通规模超过新元500万元时,满足更高的合规要求——包括最低资本金、独立审计及月度储备报告等。这一框架奠定了新加坡稳定币市场的合规基础,也为全球提供了可复制的监管模板。
StraitsX 的合规策略正是基于这一监管蓝图。公司于2023年获得 MAS 的原则性批准及主要支付机构许可,成立独立实体专责发行 XSGD 与 XUSD 等稳定币,并通过与星展、渣打等银行的储备托管合作,建立起“监管—银行—技术提供方”三位一体的信任机制。正是这种监管与市场的协同,使得稳定币能够安全地进入主流支付网络,并被视为下一代支付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新加坡的稳定币战略也反映了其在数字资产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定位。根据 ApeX Protocol 最新报告,新加坡在稳定币、加密支付及数字资产普及率等指标上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4年,新加坡的数字资产持有率达 24.4%,位居世界第二,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还仅为11%。高速增长背后,是政策开放、金融创新与技术落地的有机结合。
稳定币线下支付的普及,意味着新加坡正试图让数字货币成为公共支付体系的延伸——既不依赖传统银行清算周期,也能与现有支付网络(如 GrabPay、NETS、Visa 等)无缝衔接。这种模式让稳定币从“链上金融工具”变成“现实世界货币”的一部分。
随着 XSGD 的广泛流通与监管框架的成熟,新加坡正成为全球少数能够在合规、安全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的国家。一个以新元稳定币为核心、由智能合约驱动的多层支付体系,正在新加坡逐步成形——它或许正预示着全球金融未来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