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冲击与比特币回调:市场恐慌还是买入机会?
持有比特币最令人沮丧的事情之一,就是它在市场危机时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人们购买比特币,通常是将其视为对冲市场风险的“数字黄金”。但当市场动荡、流动性紧张时,比特币往往会短暂大幅回调。最近一次例证出现在上周,当美国对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新一轮关税政策引发市场恐慌时,股票和加密市场同步大跌,比特币也未能幸免。
回调并非终点 反弹或将更猛烈
Bitwise 分析师 Juan Leon 研究了过去十年中标准普尔500指数单日下跌超过2%的所有情况,发现比特币在这些市场回调中的平均跌幅约为2.6%,甚至高于标普500指数的跌幅。这似乎让人感到困惑——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为何未能在动荡时期展现出避险属性?
但更关键的发现在于,比特币在危机后的复苏能力远超传统资产。Leon 的数据表明,过去十年中,比特币在重大市场回调后的一年内,平均涨幅高达190%,大幅跑赢所有主要资产类别。这种模式被称为“Dip Then Rip”(回调后猛涨)——市场恐慌中的短暂下跌,反而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入场良机。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回调—复苏”模式?答案可能隐藏在华尔街对资产估值的基本方法——贴现现金流模型(DCF)中。
华尔街估值逻辑:贴现现金流模型如何影响比特币定价
华尔街的资产定价机制,基本围绕着“净现值”(NPV)的理念运转。
所谓净现值,是根据对资产未来表现的预期,贴现回到今天的价值。最常见的估值工具是贴现现金流分析(DCF)。假设你预计一家公司未来20年每年盈利1美元,DCF模型会通过“贴现率”将这些未来收入转换为今天的价值。
贴现率通常基于:
- 无风险利率(通常是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
- 市场不确定性和资产波动性
以当前4.37%的无风险利率为例,如果一家公司相对安全,贴现率可能定在5%左右。如果风险较高,贴现率可能升至10%或更高。
以5%贴现率计算,一家未来20年每年盈利1美元的公司,现值约为12.46美元;但如果贴现率升至10%,现值则降至8.51美元。贴现率越高,资产现值越低。
比特币如何适应DCF模型?
比特币虽然不像公司那样产生现金流,但贴现机制仍适用于其估值。
例如,Bitwise 预计到2029年,比特币价格可能达到100万美元。
- 若采用50%的贴现率,其现值为218,604美元
- 若采用75%的贴现率,现值为122,633美元
因此,影响比特币“净现值”的关键变量在于:
1. 长期价格目标(即2029年的价格预期)
2. 贴现率(即市场赋予的风险溢价)
关税战如何冲击比特币估值
关税战引发的市场恐慌,会通过两种方式影响比特币的贴现价值:
1. 短期波动增加贴现率,拉低现值
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了比特币的感知“风险”,推动贴现率上升,压低短期估值。
2. 长期市场动荡提升比特币作为对冲工具的价值
贸易战可能削弱法币信用体系,使比特币的“数字黄金”特性进一步凸显,推高长期价格目标。
举个例子:
- 如果由于关税战,比特币的2029年价格预期从100万美元升至110万美元
- 但贴现率从75%升至85%
- 那么,比特币现值将从122,633美元降至109,521美元
即便长期价值预期提升,但由于市场的短期恐慌,贴现率的上升仍可能导致短期价格回调。
为什么回调是买入机会?
短期市场恐慌通常是暂时性的。一旦市场恐慌情绪缓解,贴现率回落,比特币的“净现值”就会反弹。
以当前的市场环境为例:
- 如果贴现率从85%回落至75%,
- 那么比特币的现值将回升至122,633美元
- 这意味着比特币可能迎来一波强劲反弹
历史数据支持这一逻辑。过去10年中,每次市场大幅回调后,比特币的平均涨幅为190%,表现远优于传统资产。
Bitwise 的观点:坚持长期持有才是关键
市场短期波动不可避免,但比特币的长期价值仍在稳步增长。Bitwise 认为:
- 全球通胀压力
- 法币体系脆弱性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都在强化比特币作为全球对冲工具的地位。短期回调,长期价值提升,正是市场情绪与DCF模型调整的结果。
因此,当前的市场回调,不仅不是抛售信号,反而可能是千载难逢的低吸良机。
“Dip Then Rip”模式一再被历史证明:每一次大幅回调,都可能孕育下一次暴涨的起点。
总结:
1. 关税战短期推高市场贴现率,导致比特币短期价格承压
2. 长期来看,经济不确定性强化比特币的避险属性,推动长期价格预期走高
3. 市场短期回调可能是低吸良机,耐心持有比特币,或将获得丰厚回报
市场回调,正是上车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