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的社会实验:从城南到青瓦台的基本收入梦想

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身上有着众多标签——从曾经的“汽水市长”到“绝食20天的斗士”,再到时常与年轻人互动的“爱豆”和“直播翻墙闯入国会”的政治人物。尽管这些标签广为人知,但如果深入了解李在明过去十多年的从政经历,你会发现他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对于“发钱”的坚持——从城南市到京畿道,再到今天的全体国民,他不断扩展这个看似激进的理念。

 

李在明的理念并非凭空而来。十多年来,他逐步将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无条件基本收入(UBI)——一步步变为现实。这背后,是他对未来社会格局、技术发展与财富分配的深刻思考。李在明提出的一个简单但富有深意的问题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是否每个人都有权分享社会的财富?

 

基本收入:历史悠久的理想

 

UBI的概念并不新鲜。它是一个古老的、反复被讨论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托马斯·莫尔,他在《乌托邦》中提出了类似的设想。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负所得税”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补贴低收入群体来实现类似UBI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甚至几乎实施过一项类似的家庭援助计划,而1968年,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也曾在他最后一本书中呼吁建立保障收入制度。进入21世纪,随着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科技界精英与经济学者开始认真探讨UBI的可行性,多个国家也相继展开UBI试点。

 

而在韩国,李在明成为了这个理念最积极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李在明的UBI试验:从城南到京畿道

 

李在明的UBI实验最早开始于他担任城南市市长时。当时,他推出了一个面向青年的基本收入计划,旨在为城南市18至24岁的年轻人提供每月10万韩元的现金补贴。这项政策迅速获得了年轻群体的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李在明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年轻人的财政援助,更是为他们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减少了他们在经济压力下的焦虑与不安。

 

2018年,李在明当选为京畿道知事后,便将这一计划进行了扩展,将青年基本收入计划推广至全省31个市郡,人口从原来的90万猛增至1300万,占韩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022年,他又在农村地区展开了更为激进的试验,随机抽取了一个村庄的3880名居民,计划在五年内无条件向他们发放每月15万韩元的津贴。这项试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观察其对居民生活的直接影响,更是在探讨UBI对地方经济、健康、就业、社会不平等的潜在作用。

 

2022年总统选举:UBI计划的政治风波

 

在2022年的总统选举中,李在明提出了一项完整的、渐进式的UBI计划,核心内容为为所有韩国国民提供经济支持。初步计划为每人每年25万韩元,并计划在其任期内逐步提高至100万韩元。这一方案的年度总开支约为58万亿韩元,李在明计划通过土地增值税与碳税来提供资金支持。然而,这一计划并未获得广泛认同,特别是在房地产税涨幅较大、民众对土地增值税反应强烈的背景下,李在明的提案遭到猛烈抨击。

 

他的政治对手尹锡悦也多次攻击李在明的UBI方案,认为这将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在民调中,多数韩国民众对李在明的“土地分红方案”缺乏信任,认为该政策无法让大多数人受益,甚至会加剧社会不平等。李在明在压力下不得不做出妥协,表示如果大部分民众反对,他将放弃推行全民基本收入和土地增值税,但仍坚持至少为特定群体(如青年和农民)提供基本收入。

 

尽管如此,李在明最终在选举中败北,差距仅为0.7%。这或许是他为推进UBI愿景所付出的政治代价。

 

从选举失利到2025年:李在明的政治调整

 

经过2022年的选举失利,李在明在2025年竞选总统时对于UBI的表态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虽然他依然深信UBI理念的重要性,但他更加注重亲商政策、人工智能研发等议题,并在竞选中较少提及UBI。即便如此,UBI依旧在他的政治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他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

 

到了2025年5月,距离投票日仅剩11天,李在明终于再度公开表达自己的UBI愿景,这一次他提出了一个叫“基本社会”的宏大构想。“基本社会”并非一项全新的具体UBI计划,而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更具普适性的、覆盖从出生到老年人的完整收入支持体系。核心理念依然不变——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主导生产的时代,技术红利应当为全民所共享。

 

李在明的UBI哲学:挑战传统资本主义

 

理解李在明的UBI愿景,必须深入探讨他背后深刻的哲学思考。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正面临结构性危机,特别是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加大以及消费萎缩等问题将日益突出。UBI不仅是对贫困和不平等的回应,更是对现有经济体系的一种挑战和补充。通过向全体公民提供无条件的基本收入,李在明希望激发民众的消费欲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同时缓解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在李在明的设想中,UBI不仅是保障“经济基本权”的手段,更是对劳动意义的重新定义。当人工智能和机器取代了传统劳动力时,劳动不再是人类唯一的生存方式,而技术进步的成果应由每个人平等分享。UBI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鼓励人们追求更有意义、更能自我实现的工作。

 

UBI的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

 

虽然李在明在推动UBI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韩国乃至全球范围内,UBI的普及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如何确保UBI计划的财政可持续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其次,社会共识的达成与政治协调同样是UBI实施的难点。此外,如何平衡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UBI作为应对全球经济变革的一种创新尝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韩国,UBI的广泛讨论以及试验也标志着这一理念从边缘走向主流,许多政界人物和政治组织开始提出类似方案,形成了日益强大的社会力量。

 

无论李在明是否最终能够实施他的“基本社会”构想,他的探索已经为全球社会政策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激发了更多人对未来社会结构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