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近日发布一项重磅监管新规,明确自2025年6月30日起,所有在新加坡注册但仅向境外客户提供数字支付代币(DPT)及资本市场产品代币服务的企业,必须获得MAS颁发的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牌照,方可继续运营。未能获准的企业将被迫终止相关业务。
此举意味着长期依赖“注册在新加坡但不服务本地客户”的运营策略的加密平台将面临重大政策压力。这一变化标志着新加坡正式终结所谓的“监管套利”窗口,将境外服务纳入其国内监管体系,重申其打造“透明、可信”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决心。
新规核心内容与重点条款解析
根据MAS发布的监管文件,此次新规将重点施加于在地运营、境外服务的数字资产平台。其主要内容包括:
- 强制许可制度:自2025年6月30日起,所有DTSP必须申请并获得MAS牌照,才能继续提供相关服务;
- 适用范围扩展:不论客户在本地或境外,只要服务商实体注册地在新加坡,均受新规约束;
- 实用型与治理型代币豁免:提供仅涉及“实用型”或“治理型”代币的服务的企业暂不在此次监管扩展之列;
- 过渡期安排:MAS表示已自2022年起与相关企业持续沟通,目前受影响企业数量较少,但未获许可者需在过渡期后全面停止境外服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公告中指出,尽管这类平台服务对象在海外,但其在本地设点的运营行为仍可对新加坡金融体系带来“跨境洗钱、恐怖融资和系统性风险”,因此必须置于监管视野之内。
强化监管背景:从宽松到有序的“监管升级路线图”
此次政策收紧并非突如其来,而是MAS近年来逐步推进数字资产合规化战略的一部分。
近年来,新加坡陆续通过《支付服务法》(PSA)、《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SM Act)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对加密交易、钱包服务、托管机构的规范化监管框架。此次监管“延伸”到境外业务行为,是对现有制度的有力补充,意味着新加坡将进一步打击监管漏洞,维护全球金融声誉。
MAS强调,其核心目标不是“打压”数字资产行业,而是防止“影子加密金融”系统的发展。一个在本地设立实体、雇佣员工、使用本地基础设施的公司,却声称仅服务外国客户,从而规避监管义务,这样的行为将不再被允许。
对加密生态系统的深远影响
新规实施预计将在以下几个层面引发连锁反应:
1. 提高合规门槛,小型平台或被迫退出
由于申请MAS牌照要求企业建立详尽的反洗钱(AML)与反恐怖融资(CFT)机制,拥有透明的治理结构和可持续的风险控制能力,这对资金不足或治理不规范的小型平台构成重大挑战。未来市场将向合规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的头部平台集中。
2. 利好持牌平台,提升行业公信力
截至目前,已有如Coinbase、Circle、OKX SG、Hashkey、BITGO等33家企业获得MAS牌照,另有COBO、CEFFU、MATRIXPORT等24家被列入豁免名单。这些平台将在新规实施后受益于更清晰的监管环境和更高的市场信任度。
3. 企业策略调整,部分平台转向其他司法辖区
部分以“新加坡注册+全球服务”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平台已开始重新评估其设点战略。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企业已将运营中心转向迪拜、香港、马来西亚等加密友好司法辖区,以规避合规成本上升风险。
差异化监管策略:平衡创新与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MAS此次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代币服务,对实用型(utility token)和治理型(governance token)服务实施豁免,反映其继续支持区块链底层技术与Web3生态的态度。
这一“差异化监管”机制兼顾风险防控与创新激励,有助于吸引真正专注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落户新加坡,同时避免监管“一刀切”造成产业寒冬。
新加坡科技法研究中心(CTLS)的数字经济顾问李程博士指出:“MAS此举更像是一种风险导向型监管的进化,而不是全面收紧。它试图建立‘可信任的金融科技港湾’,而非提供逃避监管的避风港。”
与国际监管趋势接轨
新加坡此轮监管强化与全球监管趋严的趋势保持一致。近年来:
- 欧盟启动MiCA(加密资产市场法案);
- 美国SEC持续追查无牌交易所;
- 香港推出《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牌照制度。
相较之下,新加坡在制度设计上更加注重“平衡性”与“未来适应性”。MAS并未对所有类型项目一刀切,而是通过逐步实施、政策豁免、功能型代币免责等手段,保持开放与规范并存的政策弹性。
未来展望:建立可信任的数字资产枢纽
MAS此次扩展监管范围并非监管立场的转向,而是标志着新加坡从“加密友好”迈向“加密可信”的重要一步。
在全球数字资产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只有建立在明确、透明、可预期的合规基础上的平台,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新加坡希望通过这一改革:
- 进一步防止金融犯罪与洗钱活动;
- 吸引真正具备技术与治理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 巩固其在全球金融科技和Web3生态中的战略地位。
对投资者而言,这也意味着未来他们将在更安全、合规的环境中参与数字金融活动。
结语:告别灰色地带,迈向“合规加密新时代”
随着监管的加强,新加坡将不再是避风港式的加密天堂,而是朝着高标准、可信赖的国际金融科技中心迈进。对于真正重视长期发展与全球扩张的数字资产平台而言,这是一场必要的“规范化洗牌”。
而对整个加密行业来说,这样的变化也预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到来——“合规”将不再是障碍,而是通往未来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