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主持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以纪念美军建军250周年。但巧合—or不那么巧合—的是,这一天恰好也是他79岁的生日。于是,本应是国家军队纪念的重要日子,逐渐演变成了夹杂总统个人色彩的“政治大秀”。
坦克轰鸣穿街过巷,7000名士兵列阵游行,21响礼炮响起时,总统乘车到达,群众齐声高唱《生日快乐》,台下甚至专门安排了特朗普的生日祝福环节。这场阅兵,被部分官员私下称作“总统的生日巡游”,一举完成了特朗普念念不忘的“大阅兵梦”。
而真正值得关注的,却远不止于这些“巧合”。
一、从军方纪念到政界秀场:谁在为这场盛会买单?
据估计,此次阅兵活动的开销高达4500万美元。美国陆军公布称,共有22家企业与基金会出资参与此次庆典,涵盖防务、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核心赞助商包括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与USAA(武装部队互助保险公司),还有如洛克希德·马丁、波音、RTX、莱昂纳多DRS、GE 航空航天、T-Mobile等巨头。
更引人注意的是,Coinbase作为唯一一家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参与赞助,被主持人“点名感谢”,在象征传统权威与国家力量的阅兵仪式上亮相,显得尤为微妙。Coinbase与特朗普此前在加密货币政策上的互动,使这一赞助不仅是市场营销行为,也被视作一种政治姿态——加密领域试图影响下一阶段美国政策导向的一种尝试。
此外,主办方America250基金会还列出了亚马逊、UFC、Palantir、甲骨文等知名企业为赞助商。不少公司对是否“自愿”支持此活动避而不谈,引发外界对“政治捆绑式赞助”背后潜在压力的揣测。
二、阅兵变庆生:公私界线的模糊与争议
虽然官方将活动定义为“陆军建军250周年纪念”,但仪式从选址到流程都透露出“为总统庆生”的意味:
活动当天举行总统登场庆典,并组织群众合唱生日歌;
特朗普亲自主持250名新兵入伍仪式并发言;
演讲中多次穿插祝词与自我致意;
舞台和显示屏背景也被批评“风格化”过度,变得更像政治集会现场。
尽管特朗普强调“今天是为军队而来”,但批评者指出,这场仪式正是他“将国家仪式私人化”的又一体现。
三、街头的另一面:群众抗议和“无王”呼声
与阅兵并行的,是美国多地爆发的“大规模反特朗普示威”。在2000个城市举办的“No Kings”行动,抗议总统权力集中、任期内政策偏向。洛杉矶、纽约、亚特兰大等地聚集了数万人,挥舞美国国旗,高喊“特朗普必须下台”的口号。
虽然大部分示威和平进行,但亚特兰大警方曾短暂动用催泪瓦斯,拘捕8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抗议活动并非针对军队本身,而是抗议军队仪式“沦为个人政治包装工具”。
此外,活动当天导致华盛顿多处交通瘫痪、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也引发当地居民不满。有媒体评论称,尽管现场布置隆重,但观众稀疏,许多座位空置,“草坪空旷到几乎可以打高尔夫”,阅兵声势与实际氛围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四、特朗普的民意现状:光环依旧,裂缝已现?
NBC 最新民调显示,尽管特朗普仍有稳定的基本盘,但他的支持度正逐步流失。
55%受访者对其领导风格持否定态度;
尽管部分共和党人对其在边境安全和移民议题上的处理给予支持,但对其关税政策、通胀应对、政府效率部和高校政策的不满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56%的民众反对特朗普对外国学生和高校的处理方式。
曾经支持其“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计划的群众也表现出态度松动:
对其执政“感到激动”的人,从46%下降到37%;
就连对马斯克提出的“DOGE削减政府预算”支持率也从66%下降到49%,反映出其政治联盟基础也在动摇。
特朗普此番将阅兵与个人生日绑定,虽然短期制造了声势,但也可能为其赢得“为我所用”的批评标签,使本已充满争议的民调局势更加复杂。
五、权力符号的滥用,还是选举策略的一步棋?
这场阅兵式到底是国家记忆的庄严纪念,还是特朗普试图重塑权威形象、唤起选民激情的一场精心布局?Coinbase等企业的高调出现,是表态,是押注,还是无奈之举?
在媒体和公众的广泛讨论中,一些尖锐问题正在浮现:
君主式政治叙事是否正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美国总统角色?
民营企业介入国家仪式是否越过公共治理的边界?
这场活动是向美国选民展示能力,还是向特朗普粉丝展示忠诚?
未来,随着2026年大选的临近,这场“阅兵+生日秀”的政治实验是否成功,也许很快就会有答案。
总结:
这场名义上是庆祝美军历史的盛典,最终成为了检验美国民意、政治道德和企业姿态的“试金石”。当政治人物开始借国家象征进行“个人营销”,当企业不得不在权力场上表态选边,美国政治、商业与社会的互动方式,或许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