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怕错,敢于说;他不避讳跌,更看重结构性机会。
BitMEX 联合创始人 Arthur Hayes,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这位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路走入币圈的亿万富翁,用一套“不在乎预测准不准”的方法论,重新定义了加密世界里的“信心”与“格局”。
他不否认错误,不执迷于精确,却始终把眼光锁定在比特币的长期价值之上,特别是在现货ETF通过之后,认为“游戏已经变了”。
错了就承认 但方向没错
“我预测大多数时候都错了,但这不重要。”Arthur Hayes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表示。在加密圈里,做多、做空、喊高点、抄底价,几乎每个意见领袖都被放大镜审视。不同的是,Hayes从不回避失败。他曾公开预测比特币将冲击11万美元,随后市场迅速下行至7.6万美元。他坦承“判断失误”,并在X上直言“我错了”。
但他也指出,“如果你的长期判断是对的,短期预测的错误就不值一提。”
而他的长期判断,依旧是看多比特币。他最近的预测是:比特币将在2025年冲击25万美元,而且不太可能再跌回7万美元以下。
ETF是新主线 金融秩序悄然重构
如果说Arthur Hayes对短线涨跌并不执着,那他对比特币ETF的看好就显得坚定得多。
“这是传统资金进入加密世界最简单的方式。”他指出,现货比特币ETF具备低门槛、强合规、高信任度三大优势。一旦基金经理开始配置,他们就不需要考虑私钥托管、交易所风险等原生复杂问题,这会吸引大量非原生资金进场。
相比之下,他认为如今所谓的“比特币财务公司”(即公开上市、以持币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很快将边缘化:
“这些公司要么配股买币,要么融资买币,但这些路径都是稀释性的、不可持续的。当ETF成为标配,市场为什么还要为这些间接持币模式支付额外溢价?”
换言之,在Arthur眼中,ETF将从根本上取代比特币“炒概念”的金融化方式,成为结构性主力资金的入场渠道。
不羁的Hayes:预测只是一种态度
Arthur Hayes并不是一个“冷静分析师”的形象,他身上有纽约交易员的张扬、也有Web3自由主义者的叛逆。他会突然喊“该去买狗屎Meme币了”,也会突然宣布自己“退出短期判断游戏”,转而钻进书房写一封沉思的博客。
他开玩笑说,自己设定年底比特币价格目标的方法是“选个大家喜欢的整数”。但也正是这种“去神化”的姿态,让他与动辄喊百万的“月亮党”区分开来。
他并不认同比特币在2025年底涨到100万美元的预测,“这可能会发生,但在2028年以前更有可能。”他承认自己并没有把握预测精度,但他把“结构正确”看得比“时间点正确”更重要。
从被软禁到重回舞台
Arthur Hayes的传奇不仅仅在于他的预测。作为BitMEX的联合创始人,他一度是衍生品市场的王者。但由于未能建立合规反洗钱程序,他在2020年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并最终认罪。随后,他被软禁在迈阿密六个月。
这段经历并没有毁掉他,反而让他看清了“自由”的真义:“我知道我很幸福,因为我想打网球就可以打,想滑雪就可以滑。”他把比特币视为时间的资产、自由的工具,并不断在写作和演讲中灌注这种“去中心的人文自由主义”。
国家会买比特币吗?Hayes:极不可能
有趣的是,尽管Arthur长期看多比特币,但他不相信美国政府会主动购入BTC。
“他们或许会继续持有此前没收的20万个比特币,但主动用美元购买?几乎不可能。”他指出,美国财政的政治结构难以支撑一个公开将法币换为加密资产的行动。他更倾向相信新兴国家或资源国会用挖矿方式逐步建立BTC储备,而不是直接印钞购买。
“合法当选的政治家,很难向选民解释为什么要印钱买他们不懂的东西。”
在这个问题上,Hayes看起来比那些高举“主权比特币”大旗的人更加现实。
比特币市场真正的风险是什么?
当被问到是否存在比特币价格暴跌的触发事件时,Arthur Hayes回答得出人意料:“全球战争。”
他指出,如果爆发全球性冲突,BTC可能表现非常好,也可能极差。“没人知道战争下的比特币走势。”但他认为,其他人热衷讨论的“量子计算威胁”并不构成现实威胁,“那是遥远的技术焦虑。”
写在最后:成为那个不需要预测也能赢的人
Arthur Hayes不完美,他不试图伪装理性,也不渴望成为某种“加密神谕”。他有时喊错方向,有时逆势看空,有时语出惊人。
但在一个高度泡沫化、喧嚣化的行业中,他提醒人们,长期价值的捕捉并不靠每一笔交易都赢,而靠你的叙事是否具备穿越周期的力量。
他不像对冲基金那样围绕百分之一的收益斤斤计较,而是始终抓住一个核心问题:
“我要用什么资产,把我的时间和自由买回来?”
而比特币——对Arthur Hayes来说,仍是那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