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储备风潮席卷华尔街 四家上市公司点燃资本市场新叙事

2025年盛夏,美股市场正在经历一轮不同寻常的行情:不是AI概念,也不是传统科技,而是“以太坊储备公司”的集体爆发。SharpLink、BitMine、BTCS 与 Bit Digital 等四家企业,凭借大规模购买 ETH 的举动,引发市场剧烈反应,股价暴涨,成为资本追逐的热门对象。

 

从“比特币金库”到“以太坊财库”,这波炒作并非偶然。它背后交织着加密行业的自我叙事、传统资本的重新聚焦以及新旧金融力量的暗战。而这一切,正使 ETH 的角色从去中心化资产逐渐转向 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战略资源。

 

美股市场的以太坊新宠 四家代表性企业全面盘点

 

SharpLink(SBET):从博彩边缘股到ETH巨鲸

 

原本濒临退市的在线博彩企业 SharpLink 在2025年5月启动转型:以超4亿美元的私募资金购入超20万枚 ETH,成为全球除以太坊基金会外最大的 ETH 持有者。

 

其股价随后暴涨近3倍,引爆市场关注。更引人注目的是,其95% 以上的 ETH 被用于流动性质押,已获得超300枚 ETH 收益,初步验证了“储备+质押”的财务可行性。

 

SharpLink 的逆袭并非孤例,而是以太坊叙事在传统资本市场落地的经典样本。其董事会主席,正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Joseph Lubin,其主导的 ConsenSys 亦是本轮私募资金的核心力量之一。

 

BitMine(BMNR):比特币矿企转向ETH,财富效应爆发

 

BitMine 原是一家依靠浸没式冷却技术进行比特币挖矿的小型矿企,长期处于亏损边缘。2025年6月,公司宣布将募资2.5亿美元用于购买 ETH,并将“以太坊财库”作为新增长引擎。

 

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单月暴涨超16倍,市值跃升至近60亿美元,成为以太坊叙事炒作中最激进、最赚钱的个股之一。

 

转型背后,华尔街策略大师 Thomas Lee 担任其董事会主席,并推动引入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Pantera、Galaxy Digital 等多家资本入局,为其带来了超预期的融资与话题效应。

 

BTCS(BTCS):区块链基建老兵回归以太坊主线

 

相比前两家企业,BTCS 的 ETH 战略更具业务内生逻辑。作为早期专注于运行以太坊验证节点和提供 DeFi 数据服务的公司,BTCS 自2021年起就已持有 ETH,并围绕 PoS 网络构建收益模型。

 

尽管财务表现并不理想,但其今年6月通过 AAVE 借贷购入更多 ETH,并于7月宣布募资1亿美元进一步扩张持仓,使其在本轮炒作中获得市场正面反馈,股价一日内上涨超100%。

 

Bit Digital(BTBT):出售比特币,全面转向以太坊

 

原本主营比特币挖矿的 Bit Digital 选择彻底“改旗易帜”——通过出售BTC与1.72亿美元募资换取10万枚 ETH,使ETH占其总资产的60%。

 

这场“去比特币化”操作得到了华尔街投行的认同,贝莱德、H.C. Wainwright等参与了融资,后者甚至给予其“买入”评级,目标价远高于现价。CEO Samir Tabar 强调以太坊是“重塑金融体系的蓝筹资产”,将 BTBT 定位为“以太坊的资产管理平台”。

 

储备热潮背后的推手:叙事与资本的双轮驱动

 

本轮“以太坊公司化”风潮之所以快速扩散,与四家公司背后的关键人物与资本密切相关。这些人或是以太坊生态构建者,或是华尔街策略老将,几乎构成一张从币圈到机构、从叙事到募资的隐形网络:

 

- SharpLink:由 Joseph Lubin 主导转型,ConsenSys、ParaFi、Galaxy Digital 等集体投资,堪称“以太坊华尔街化”的先锋队;

 

- BitMine:Thomas Lee 的入局不仅带来了媒体声量,也促成了 Founders Fund 等顶级风投的支持,目标直指“以太坊版 MicroStrategy”;

 

- BTCS:创始人 Charles Allen 坚持以太坊长期建设,用 DeFi 借贷工具强化财务杠杆,代表着行业老兵的务实派路径;

 

- Bit Digital:CEO Tabar 有华尔街与币圈双重履历,带领公司从比特币矿业走向 ETH 资产配置,并获得贝莱德背书。

 

这些推手的共性在于:熟悉资本运作、理解以太坊长期价值、善于构建叙事并连接资源。他们把以太坊的链上技术叙事转化为华尔街看得懂的“增长故事”。

 

市场趋势与潜在风险:ETH变身为企业战略储备资产?

 

过去几年,“比特币是数字黄金”的说法推动了 MicroStrategy 等企业将 BTC 纳入财务系统。而今,以太坊也走上了类似路径——成为具有收益性的数字资产、流动性强、并具有“股权想象力”的核心配置资产。

 

不同于 BTC 的单一储值逻辑,ETH 具备以下特点:

 

- 可质押并带来现金流收益;

 

- 参与稳定币与 DeFi 的生态建设;

 

- 是 L2、NFT 与链上金融基础设施的燃料;

 

- 可通过模块化融资和借贷产生杠杆效应。

 

因此,ETH 对企业的吸引力不仅限于币价上涨本身,更在于其能作为 结构性资本工具 的潜力。

 

不过,市场也存在诸多风险:

 

- 四家公司财务本身较差,部分有“蹭热点”之嫌;

 

- 高杠杆持仓意味着ETH价格剧烈波动将造成严重影响;

 

- 投机情绪浓厚,短期可能形成类似Meme股的泡沫。

 

结语:ETH储备狂潮是否是昙花一现?

 

以太坊的公司化叙事,正在快速复制 MicroStrategy 带动 BTC 的路径。而 SharpLink、BitMine、BTCS 和 Bit Digital,这四家财务吃紧、转型激进、背后资本密集的公司,恰好站在了叙事爆发的风口。

 

这波风潮是否能持续,核心在于 ETH 本身是否能兑现“数字石油”的愿景。而一旦以太坊 ETF 获批、L2 成熟、稳定币全面整合链上支付,ETH 的价值故事将更加完备。

 

在这个过程中,储备 ETH 的企业也许正预演着一场新的金融结构重建。当前市场还在早期阶段,真正的高潮可能尚未到来。

 

2025年,或许将是“以太坊资产负债表化”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