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B财库概念席卷资本市场 VAPE能否掀起新一轮加密股估值狂潮

2025 年 7 月 28 日,加密圈最受关注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型尼古丁电子烟公司 VAPE,摇身一变成为 Binance 财库概念的旗舰标的。这场由华人首富幕后操盘的资本剧,瞬间在市场引爆情绪,VAPE 股价在盘前一度暴涨超 1800%,开盘后更是从 8.88 美元狂飙至高点 82.88 美元,成为美股中最受瞩目的异动之一。

 

但这只是序幕。一个比 MicroStrategy 更复杂、更结构化的故事,正在资本和加密市场间悄然展开。

 

Binance 财库的载体为何选择 VAPE?壳公司背后的套利模型

 

消息人士透露,早在 7 月初,Binance 相关投资团队就开始布局 BNB 财库的结构化落地方案。为避免壳公司被提前炒作,团队一度同时买入多家美股小盘壳公司,直到交易临门一脚,才最终敲定了 VAPE。

 

为何是 VAPE?答案不复杂:这家市值长期不足千万美元的前农业设备公司,拥有干净的股权结构、低流通盘、市场关注度低等理想条件——是一块理想的“编程型壳资源”。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VAPE 的缺陷反倒成了最大的优势。

 

加之其在 2024 年以 1800 万加元并购加拿大电子烟品牌 Fat Panda,完成一次象征性的战略转型,为“消费叙事”预埋伏笔,使其能顺利转型为“加密金融壳平台”。

 

PIPE 融资 5 亿美元起步,12.5 亿弹药打造全球最大 BNB 财库

 

7 月 28 日,VAPE 发布公告,确认由 10X Capital 和 YZi Labs 联合主导的一项 PIPE(定向私募投资)融资——初始规模高达 5 亿美元,其中包括 4 亿美元现金和 1 亿美元等值的加密资产认购。若配套认股权证全部行权,总融资金额可能高达 12.5 亿美元,堪称目前除 BTC、ETH 外最大规模的加密资产相关股权融资。

 

这轮 PIPE 融资明确了一项核心使命:将 VAPE 打造成全球最大、最透明、最具流通性的 BNB 财库——一个嵌套 BNB 持仓与金融结构的上市平台。

 

在 PIPE 结构设计上,VAPE 的操作高度类似于 MicroStrategy 的 BTC 财库策略,但更进一步地引入收益型资产管理路径,例如质押、DeFi 收益、结构性借贷等,以增强其持仓价值的“现金流弹性”。

 

谁在操控这场资本游戏?10X Capital 与 YZi Labs 背后的“影子设计师”

 

融资完成后,VAPE 的管理层将全面改组,资本团队将接管实际控制权:

 

- CEO:David Namdar(Galaxy Digital 联合创始人,10X Capital 高层)

 

- CIO:Russell Read(前 CalPERS 首席投资官)

 

- 运营主管:Saad Naja(曾任 Kraken 和 Exinity 高管)

 

融资主导机构 10X Capital 是结构化资本运作的典范,曾深度参与多个 SPAC 并购和链上金融资产模型的搭建,尤其以将加密资产嵌入传统金融结构而闻名。而 YZi Labs 则更像是背后的战略顾问与叙事设计师——据传与 CZ 家族有深层联系。

 

这一安排意味着:VAPE 不再是消费品公司,而是一个被重新编程的金融平台,一个资产端为 BNB,估值逻辑却来自资本市场的混合生物。

 

VAPE 股价的三阶段博弈:是下一轮暴涨引擎,还是高估值泡沫?

 

第一阶段:预期驱动期(已发生)

 

在 PIPE 公布的第一时间,VAPE 股价因预期而飙升——这是结构套利故事的第一步,即“信息驱动 + 市场情绪激发”,没有实质资金进入,也没有仓位建立,但估值已膨胀数倍。

 

第二阶段:结构释放期(交易完成后)

 

预计 7 月 31 日后,资金将正式到账,PIPE 投资者的权证逐步解锁。由于权证定价大幅低于市场价,若股价维持高位,可能引发套利者集中套现,压制二级市场价格。这一阶段是“估值波动高发期”。

 

第三阶段:价值验证期(未来 3–6 个月)

 

如果 VAPE 能在链上建立真实持仓、稳定生成 BNB 相关收益,并定期披露财务与链上报表,则可能获得市场认同,复制 MicroStrategy 模型,估值稳定甚至突破。

 

但若资金流入 BNB 的规模与速度不达预期,或套利盘提前清仓,则可能走向估值回归甚至崩盘。届时,VAPE 会沦为一场结构泡沫的典型。

 

行业影响:一个 PIPE 结构正在吞噬全行业的流动性

 

有投资人在 Telegram 社群中表示,VAPE 这轮 PIPE 最高融资 12.5 亿美元,可能会吸走当前加密行业约 5–10% 的全部可用 VC/流动性资金。这一金额超出了除 BTC/ETH 外几乎所有项目的融资纪录。

 

这意味着:原本用于支持新公链、DeFi 协议、Web3 应用的资金,正被高度集中地锁定在一个“上市壳+结构金融+链上叙事”的估值循环模型中。这不仅可能制造一个估值泡沫,也可能造成行业性的资源错配。

 

若成功,VAPE 会被奉为加密版 MicroStrategy;若失败,它可能成为资本过度金融化、脱离产业支撑的反面教材。

 

结语:结构套利的胜利,还是流动性陷阱?

 

VAPE 的案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转型,而是一场资本结构的设计实验。它展示了加密金融如何跨界融合传统金融市场,用 PIPE、权证、认购条款、壳资源、链上叙事等工具,构建出一个价值、估值与情绪的自洽闭环。

 

但问题在于:这个闭环能否持续运转?BNB 的价格能否支撑估值?结构套利能否为产业造血?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结构模型只会加速资金失衡,成为又一个高估值泡影。

 

在这个流动性有限的加密世界里,资本的每一次下注,都在重新划分资源和方向。VAPE 是起点,而非终点——它既可能成为标杆,也可能沦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