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正式在白宫签署《GENIUS法案》,美国终于在联邦层面建立了首个面向数字稳定币的监管框架。这项被称为《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的立法,标志着稳定币行业告别无序增长时代,迈入系统性监管与合规发展的新阶段。
对于众多稳定币发行公司而言,该法案不仅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法律约束,也构成一场合规压力测试。特别是对于以USDT为代表的跨国稳定币,其运营模式、储备管理、信息披露以及KYC/AML合规能力等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么,《GENIUS法案》具体规定了哪些监管措施?它将如何影响Tether等主流稳定币公司?与香港即将施行的《稳定币条例》又有何异同?下文将逐一分析。
美国GENIUS法案确立稳定币监管基准
《GENIUS法案》是美国为支付型稳定币建立的一套系统性监管制度,其目标在于规范市场、维护金融稳定、保障消费者权益,并促进金融创新。以下为法案的核心内容梳理:
明确稳定币定义及适用范围
该法案将支付稳定币定义为与法定货币锚定、用于支付与结算的数字资产,主要监管对象是具有公开市场功能的美元稳定币。只有获得联邦或州政府许可的合格机构,方可合法在美国境内发行稳定币。
建立联邦与州双轨监管机制
法案根据稳定币发行量划定监管级别。发行总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必须接受联邦储备系统、货币监理署(OCC)或FDIC的全面审查;低于此门槛的发行人可选择接受州级监管。这一制度赋予小型创新者一定灵活性,同时严管大规模发行方。
实施100%法定货币储备要求
为保障稳定币锚定机制的稳定性,发行商必须持有等额高质量流动资产作为储备。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美国国债、回购协议和央行存款,不得使用企业票据、加密资产或其他高风险资产。
提高信息披露与审计标准
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建立清晰的赎回机制,并定期向监管机构和公众披露其发行总量、储备构成及独立审计报告。年报必须由PCAOB注册的会计机构出具,并由高管签署合规声明。
强化反洗钱及客户识别合规
发行机构被正式归类为《银行保密法》下的金融实体,必须建立完整的反洗钱(AML)和客户识别(KYC)机制,包括可疑活动报告制度、交易记录保存、制裁合规政策等。
为稳定币持有者设立优先受偿权
为提升投资者信心,法案赋予稳定币持有人在发行方破产时的“超级优先权”,优先于其他债权人获得清偿。这一条款有望强化稳定币的市场信誉。
Tether公司与USDT面临合规生存危机
作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稳定币,USDT目前在多个交易所和去中心化平台上广泛流通。然而,《GENIUS法案》的出台将使Tether公司的合规压力骤增,甚至可能导致其在美国市场的逐步退出。
储备金结构不符新规要求
根据Tether公司最新披露,其储备资产中约15%为非现金或高波动性资产,包括比特币、贵金属、公司债券和短期贷款产品。这些资产无法满足法案所要求的100%现金等价物储备,面临重大整改压力。
审计机构资质存疑
Tether当前的审计方为意大利的BDO Italia,该机构虽为国际四大会计网络成员,但不具备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认证。这意味着其审计报告无法满足GENIUS法案规定的合规标准。
面临超额监管门槛
Tether当前稳定币发行总量远超500亿美元,已达直接受联邦监管的级别。法案要求此类发行人每月披露审计数据、接受联邦储备系统的全方位监管,并符合反洗钱和客户识别等多项严苛要求,Tether目前难以全面满足。
法规过渡期短 压力迫在眉睫
尽管法案设置18个月过渡期,但加密行业普遍认为前300天是Tether能否转型合规的关键窗口期。一旦无法完成注册与储备合规,其USDT将被认定为非法支付工具,未来或被美国交易平台强制下架。
Circle等合规发行方或成最大受益者
相比Tether,Circle(USDC发行方)、Paxos(USDP发行方)等公司更早开始与监管对接,储备结构更透明,审计机制更加规范。GENIUS法案的落地,可能为这些合规程度较高的稳定币带来新增市场份额,有望重塑稳定币市场格局。
GENIUS法案与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监管差异
2025年8月,香港《稳定币条例》也将正式施行,标志着全球两大金融市场均已建立稳定币监管规则。两者在监管方向一致的基础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准入门槛与发行资格不同
美国要求在本土注册为金融机构或联邦许可公司,而香港允许合格的海外银行在港发行稳定币。非银行机构在香港则需具备2500万港元实缴资本金。
储备资产管理政策差异
美国限制储备为现金与短期美债,强调美元流动性安全性;而香港要求储备资产与锚定货币一致,如港元稳定币须配持港元类资产,同时明令禁止支付利息,防止“生息型”稳定币引发金融风险。
审计和信息披露强度差异
GENIUS法案要求由PCAOB认证机构出具审计报告,而香港只需“独立审计”,未强制统一标准。美国对CEO、CFO签署合规声明也提出强制要求。
法规惩处力度对比
美国违规可罚每日100万美元并附带刑责,而香港最高处罚为1000万港元及10年监禁。相对而言,美国监管更具威慑力,香港则体现监管灵活性。
加密市场的未来走向将如何演变
《GENIUS法案》的落地不仅重塑美国稳定币市场,更可能引发全球稳定币格局的连锁反应。对Tether而言,未来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路径:
1. 主动退出美国市场,转向离岸生态位
Tether可能将业务重心转向合规压力较低的司法辖区,通过链上桥接方式间接服务美国客户,规避监管直接介入。
2. 在灰色地带维持有限运营
鉴于USDT早期已在多个交易所和DeFi生态渗透,其短期内不会完全消失,但未来发展潜力受限。
3. 被合规稳定币挤出主流市场
如果无法迅速实现合规转型,其市场份额将被Circle、Paxos等合规发行方逐步蚕食,退出主流金融场景几成定局。
结语:稳定币发展进入监管驱动时代
美国《GENIUS法案》和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先后出台表明,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对稳定币的态度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无论是监管的严格性,还是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加强,都意味着过去“先上车后补票”的增长模式已经终结。
对行业而言,稳定币已步入“合规为王”的新阶段。未来,能在监管框架下存活下来的稳定币项目,才有机会真正参与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