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九月是否会降息中金给出了全面分析

近期围绕美联储是否会在今年九月启动降息的讨论愈发激烈。继七月份会议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后,市场对此问题的关注达到高潮。中金公司于七月底发布了两份深入研报,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和决策逻辑,为投资者和观察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金宏观经济分析师肖捷文等人认为,目前美联储倾向于保持耐心,不会因为政治压力而轻易调整利率政策。相较之下,中金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则指出,市场可能存在对美联储决策条件的误读——降息并不一定要等到通胀显著回落之后,只要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达成的关税协议让关税对通胀的影响路径逐渐明朗,美联储便有条件提前行动。两种观点虽看似不同,却共同揭示了美联储在复杂经济和政治环境中可能采取的多样应对策略。

 

首先,从通胀和经济基本面来看,关税影响的路径逐渐清晰,为九月降息留出了空间。刘刚分析指出,市场普遍误认为美联储必须等通胀数据大幅回落才能降息,但事实并非如此。美联储需要关注的是通胀压力是否已显现“峰值”并进入可控区间。近期美国已与印尼、日本、欧盟等关键贸易伙伴达成关税协定,实际实施的税率较之前威胁的水平有所下降,预计8月以后生效的关税维持在15%-16%左右,这使得通胀的传导效应趋于稳定。中金预计三季度至年底,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或在3.3%左右,核心CPI同比约为3.4%,体现出关税冲击呈现一次性效应。

 

另一方面,美联储内部对货币政策调整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当前美国实际利率约为1.63%,明显高于约1%的自然利率,显示货币政策仍具有一定的紧缩性,可能对经济增长构成拖累。经济和就业数据显示“温和走弱”的趋势,虽然二季度GDP环比年化增速达到3%,表现强于预期,但剔除因关税导致的进出口及库存波动后,过去两个季度的平均实际增速约为1.5%,底层动能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降息成为合理的政策工具之一。

 

综合以上因素,只要关税对通胀的“一次性”影响路径被确认,美联储便有操作空间,不必等待通胀数据彻底回落。这意味着,从目前贸易谈判进展和经济表现来看,九月开启降息的窗口依然存在。未来两个月的通胀走势、就业数据以及8月底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会将成为观察美联储政策动向的关键节点。基准预测下,中金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内降息一至两次,目标将政策利率调降至3.75%-4%的区间。

 

然而,另一种声音则强调美联储的独立性及其对风险的谨慎态度。肖捷文等宏观经济分析师指出,美联储近期明确传递出保持政策耐心的信号,不会因政治人物如特朗普的施压而轻率降息。7月份会议上,主席鲍威尔与大多数官员倾向维持紧缩立场,认为关税引发的通胀压力尚未完全消散,且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没有充分理由提前降息。鲍威尔强调当前政策处于“适度限制性”状态,但尚未达到降息的条件,政策制定需要“保持耐心”。

 

更加重要的是,美联储对自身独立性的坚守。面对政治压力,鲍威尔公开声明,美联储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通胀,而非配合政府降低债务成本。报告指出,市场可能低估了美联储维护其独立性的决心。即使特朗普曾公开呼吁降息,甚至有传闻解雇鲍威尔的意图,但利率决议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2名成员共同决定,政策走向并不会轻易受单一政治人物左右。

 

基于当前数据和政策信号,肖捷文团队认为,美联储九月会议降息概率较低,未来几个月随着关税通胀效应逐渐显现,紧缩立场可能延续。如果特朗普政府持续加码关税,降息时点还可能被进一步推迟。短期内,美联储更可能选择观望,以防过早宽松导致通胀反弹。

 

总结来看,美联储是否在九月降息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权衡。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和关税影响逐渐明朗,为政策松绑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胀压力尚未完全缓解和美联储维护独立性意志坚定,使降息步伐谨慎。未来几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贸易谈判进展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都将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投资者和市场需密切关注这一复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