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逻辑与未来格局

发行稳定币相对容易,但让其被广泛使用才是真正的挑战。以市场第一的USDT为例,它经历过多次大规模质疑和市场恐慌(FUD),在历史低谷时汇率甚至从7美元跌到5美元多。然而,凭借其强大的流通性和市场认可,USDT总能重新站稳脚跟。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USDC目前最大的使用场景集中在Coinbase理财产品中,其商业化模式显然与USDT存在巨大差距。Tether一年盈利约140亿美元,而Circle一年仅赚1.4亿美元,相差整整99%。这一差距并非仅体现在发行量上,而是商业模式不同:USDT的发行几乎没有渠道费,国债收益直接归自己所有,而Circle则将约90%的收益用于渠道购买,也就是在交易所如Coinbase、Binance等处购买上架位置和推广资源。

 

越来越多的美股上市公司开始考虑发行稳定币,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稳定币仅用于内部金融产品或炒股,这种操作几乎是零成本的申请许可,且股票可能直接因概念而拉升30%甚至更多。稳定币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建设自己的链。早在2022年,我曾规划过用USDT构建一条链,当时小范围征求意见,大家认为这个想法非常前卫,但资金未到位,最终不了了之。如今Tether和Circle都在积极推进自己的链条,这也验证了当年的判断。

 

稳定币做链的好处显而易见:交易对可以以USDT为基础,价格稳定且易于锚定;USDT持有者可以参与节点建设,收取交易手续费;USDT本身作为链上的原生Gas币,其不可授权的特性让被盗风险大幅降低(除非私钥泄露)。这种设计既提供了金融工具的稳定性,也增强了网络安全性和治理参与度。

 

未来,科技巨头可能会进入这一赛道。设想如果苹果或谷歌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并建立链条,它们将瞬间掌握数千万用户的支付和交易入口。例如,美团如果发行支持人民币的稳定币,用于支付骑手工资,将立即拥有一条覆盖数千万用户的链和稳定币系统,相当于在现有业务之外再造一个微型生态。苹果则可以通过Apple Pay发放虚拟卡,用自己的美元稳定币进行充值和支付,连接全球开发者和消费者。

 

对于Tether和Circle这样的原生稳定币企业而言,提前建立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比如,苹果账上数千亿美元现金完全可以委托Circle发行稳定币,Circle通过国债收益返还给苹果,相当于提供发行和流通通道。如此一来,USDC的发行量甚至可能一举超过USDT,其企业价值和股价也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入场的稳定币玩家如果不能在商业模式和渠道上创新,很难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稳定币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博弈,甚至可能涉及国家层面的参与。中国政府如果掌控大量美元稳定币的发行权,意味着直接参与美国货币流通体系,这在理论上将改变全球金融格局。当然,这类操作难度极高,需要长期规划和谨慎部署。稳定币注定是一场混战,它不仅突破了商业上限,更触及了主权和货币政策的核心。正如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突然降临原子弹一样,市场格局一旦被打破,所有规则都会被重新定义。

 

按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Tether迟早会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企业之一。按USDC和USDT的最高市盈率推算,Tether估值可能达到6万亿美元,已经超过英伟达。USDT从1500亿发行量增至1.5万亿只是时间问题。相比之下,即便苹果还能再卖十倍的手机,其金融生态的潜力依然有限。若大厂未能提前布局,江山或将易主。

 

从商业逻辑来看,最好的生意是印钱,而更好的生意是数字化印钱,无需实体纸币;再进一步的商业极致,是用他人的信用发行自己的货币,风险由他人承担,而收益完全归自己。稳定币正是这样的生意模式,它不仅改变了金融流通方式,也在悄然重塑全球商业和货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