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里,以太坊 \[ETH] 从一场加密实验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支柱性资产。如今,它不仅是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核心燃料,也是机构投资组合、企业金库和基金会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 年的 ETH 持仓分布,已经与早期由个人极客和投机者主导的格局大不相同。
最新链上数据显示,大约 61% 的 ETH 由前十个地址控制,但绝大多数资金并非由个人巨鲸掌握,而是锁定在质押合约、托管交易所和基金产品之中。换句话说,ETH 的权力中心已经从个人钱包转移到协议、平台与机构手中。
Beacon 存款合约成为最大 ETH 持仓主体
截至 2025 年 9 月,以太坊的总流通供应量约为 1.2071 亿枚,其中超过 6800 万枚 ETH 存放在 Beacon 存款合约中,约占总供应量的 56%。这是以太坊权益证明 (PoS) 共识的基础,每位验证者需要质押至少 32 ETH 才能参与网络安全。
这一智能合约并不代表某个单一持有者,而是整个网络的安全锚点。即便自 2023 年起启用提款功能,质押资金仍然受限于解绑机制和退出队列,这使得 Beacon 合约长期成为 ETH 的“资金黑洞”。它既保障了网络的稳定运行,也引发了集中化风险的担忧——一旦发生大规模同步退出或协议漏洞,可能对系统造成冲击。
除了 Beacon 合约,Wrapped Ether (WETH) 智能合约同样位列前茅,目前持有约 226 万枚 ETH,占总供应量的 1.87%。
交易所和托管机构的主导地位
除了协议层,中心化交易所和托管平台掌握着庞大的 ETH 储备。2025 年 9 月,主要交易所持仓情况如下:
- Coinbase:516 万 ETH(约占 4.2%)
- Binance:406 万 ETH(约占 3.3%)
- Robinhood:137 万 ETH(约占 1.1%)
- Upbit:135 万 ETH(约占 1.1%)
这些平台的持仓不仅用于支撑流动性,还与衍生品 (如 cbETH)、质押产品和跨链桥高度相关。与比特币的冷钱包巨鲸不同,以太坊的这些地址高度活跃,反映出 ETH 在生态应用和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持续作用。
ETF 与机构资金的涌入
2025 年,以太坊的“机构化”趋势愈发明显。贝莱德 (BlackRock) 的 iShares Ethereum Trust (ETHA)*- 已成为市场的关键角色,截至 8 月已吸纳 97.4 亿美元资金,持有超过 300 万枚 ETH,占总供应量的 2.5%。
与此同时,灰度 (Grayscale) 的 ETHE 信托依旧持有 113 万 ETH,富达 (Fidelity) 推出的 FETH 基金吸收了 14 亿美元资金,Bitwise 也逐步将布局从比特币扩展到 ETH,并提供质押服务。
综合来看,ETF 与机构基金合计控制着超过 500 万枚 ETH(约占 4.4%),这标志着 ETH 正逐步进入传统金融的“核心资产配置池”。
上市公司打造 ETH 财库
在企业层面,越来越多公司将 ETH 纳入资产负债表,复制比特币财库战略,但更强调质押收益与生态参与:
-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BMNR):持有超 180 万 ETH(约 78 亿美元)
- SharpLink Gaming (SBET):自 2025 年 6 月起购入约 79.8 万 ETH(约 35 亿美元)
- Bit Digital (BTBT):持有约 12 万 ETH,并逐渐将重点从 BTC 转向 ETH
- BTCS (BTCS):持有 7 万枚 ETH,资金主要来自可转债融资
这些公司往往将持仓投入质押,以获取 3%–5% 的年化回报,同时将 ETH 作为战略资产,押注以太坊在稳定币、RWA(现实资产代币化)和支付生态中的长期价值。
个人巨鲸仍在榜单之列
虽然合约与机构是 2025 年 ETH 富豪榜的主角,但个人大户依旧不可忽视。
- Vitalik Buterin:持有约 25–28 万枚 ETH(约 9.5 亿美元)
- Rain Lõhmus(LHV 银行联合创始人):在 2014 年 ICO 购入 25 万枚 ETH,但遗失私钥,价值近 9 亿美元的 ETH 至今无法动用
- Winklevoss 兄弟:合计持有约 15–20 万枚 ETH,此外 Gemini 交易所储备超 36 万枚 ETH
- Joseph Lubin(以太坊联合创始人、ConsenSys 负责人):据传持有约 50 万枚 ETH(约 12 亿美元),但未获官方确认
- Anthony Di Iorio(联合创始人):据称持有 5–10 万枚 ETH
这些个人钱包与机构持仓形成鲜明对比,更像是 ETH 历史的见证者。
ETH 所有权追踪与局限
对 ETH 富豪榜的研究依赖 Nansen、Dune Analytics 和 Etherscan 等链上分析工具。它们通过聚合标签、交易模式和已知实体数据,对钱包进行归属推断。然而,数据并非绝对透明:重复使用的交易所地址、冷钱包隔离和隐私技术可能掩盖真实归属。
因此,ETH 富豪榜更像是一种“链上透视图”,展现了资金流向和控制权的趋势,而非完整的资产清单。
结语
2025 年的以太坊持仓格局,揭示出一个关键事实:ETH 不再只是投机性代币,而是逐步演变为制度化金融资产。无论是 Beacon 合约这样的协议级锁仓,还是 ETF、上市公司和交易所的巨额持仓,都显示 ETH 已成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未来,ETH 的分布将继续受到监管政策、机构采用、质押收益和生态发展的影响。而这份“ETH 富豪榜”,既是加密经济权力版图的缩影,也是以太坊走向成熟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