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锋基金的十五年变局与再出发

2015年3月18日,法国巴黎,马云在爱丽舍宫与法国时任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会面时挥手致意。彼时,这位中国企业家的名字已经与全球化、互联网和资本市场紧密相连。

 

早在云锋基金创立酒会上,曾任中国首富的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就用一句颇具画面感的比喻形容这段资本合作的起点:“我是养鸡养猪的,马云和虞锋,他们是会下金蛋的鸡。” 这句评价道出了云锋基金在资本江湖的特殊地位。

 

作为曾经的亚洲首富,马云的产业版图极其庞大,而云锋基金是他最独特的一块“自留地”。基金的名字直接嵌入了两位创始人的名字,马云与虞锋以个人身份出资,开启了这段深度绑定的资本故事。

 

十五年来,云锋基金从最初的私募股权投资起步,逐步形成以港股上市公司云锋金融(0376.HK)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基金的实际操盘者虞锋,也因此被称为“马云的神队友”。

 

近期,沉寂数年的云锋系再次活跃:前复星二号人物梁信军加入云锋金融董事会,前蒙牛总裁卢敏放低调出任合伙人,旗下云锋证券更是成功拿下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虚拟资产交易牌照。9月9日,港交所公告确认,云锋证券获批新增虚拟资产交易资质,可通过自有平台提供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交易服务。

 

在资本江湖沉浮十五年之后,马云与虞锋的双剑合璧,似乎正迎来又一个新的高潮。

 

业绩回暖与战略回归

 

经历三年沉寂,云锋金融正在强势回归。

 

8月28日,云锋金融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归母净利润达4.86亿港元,同比增长142%,刷新了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的最好成绩。公司前身为瑞东集团,2015年由云锋系接手并更名,2017年又完成对美国万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的注入。时隔多年,这份业绩成为其转型与调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更引人关注的是,云锋金融已悄然完成对数字资产的布局。9月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用4400万美元自有资金购入1万枚以太坊作为战略储备。这笔投资被市场解读为“马云买了以太坊”,虽然说法并不精准,但仍足以引发外界热议。

 

事实上,云锋金融的控制架构经过层层嵌套,马云与虞锋通过持股云锋金融控股的方式间接控制这家港股上市公司。根据最新财报,虞锋的个人持股比例已上升至70.15%,显示出他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宣布购入以太坊的前一天,云锋金融同步官宣两项战略:与阿里系的蚂蚁数科达成合作,并投资由前蚂蚁区块链团队成员创立的Pharos公链。后者的核心业务,正是为传统资产上链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可见,云锋金融不仅在资产配置上押注数字货币,还在生态层面谋划与阿里、蚂蚁的深度合作。

 

资本江湖的校友情

 

马云与虞锋的缘分可以追溯至2006年长江商学院首期CEO班。在李嘉诚的牵线下,一批中国商界新贵汇聚在香港长江大厦顶层——傅成玉、李东生、郭广昌、牛根生、冯仑、江南春……这个班级没有报名通道,只有定向邀请。

 

那一次,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CEO,已经是场上的明星。而虞锋,则刚刚完成对分众传媒股权的套现,正在寻找新的方向。2009年,两人在西湖泛舟时的对话,成为云锋基金的雏形。2010年4月,云锋基金正式成立,马云与虞锋从此在资本市场并肩作战。

 

云锋基金的投资版图极为广泛:搜狗、宁德时代、小鹏、药明康德、网易云音乐、圆通、元气森林……更有阿里私有化、蚂蚁集团、菜鸟等阿里系核心资产。2014年,云锋基金还是小米估值450亿美元融资轮的投资方之一。凭借企业家人脉与市场敏锐度,云锋基金在中国PE舞台迅速站稳脚跟。

 

复旦系的再聚首

 

有趣的是,虞锋出身并非金融科班,而是复旦大学哲学系。1982年考入复旦,先后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他的“哲学师弟”正是复星集团的郭广昌。两人同样是长江商学院首期CEO班成员,分别在资本与产业上书写了不同轨迹,却又不时交织。

 

复旦校友在资本市场的渗透力颇为显著。今年复旦120周年校庆,便有匿名校友捐赠1亿元支持哲学学科。云锋基金也捐资5000万元设立“复旦源”文化发展基金。

 

如今,云锋系的再度崛起,也不乏复旦系的身影。9月5日,云锋金融宣布委任梁信军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这位前复星二号人物,已凭借26亿美元身家跻身新加坡富豪榜。与此同时,蒙牛前总裁卢敏放也加入云锋基金,成为虞锋的得力助手。卢敏放曾在蒙牛最艰难的时刻出任总裁,并带领公司实现营收千亿的目标,如今的加盟,被视为云锋基金补强实战型人才的关键一步。

 

尾声

 

十五年来,云锋基金从资本江湖的一次泛舟对话起步,成长为横跨私募、保险、港股上市公司与数字资产的新型投资平台。马云与虞锋的合作,既是商业智慧的结晶,也折射出中国企业家群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机遇与挑战。

 

在数字金融与全球化浪潮叠加的当下,云锋基金正在重新调整定位,押注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生态,延续其“赚时代的钱”的传奇。未来,它既可能成为传统金融与新金融融合的桥梁,也可能在波动中迎来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