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合约赛道激烈 Hyperliquid面临百亿压力 新平台激励突围

9月22日,在韩国KBW 2025峰会的周边活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电竞表演赛”将永续合约推向聚光灯。职业合约选手们仅用十分钟,就在去中心化合约平台上展示百倍杠杆的豪赌操作,场面极具冲击力。Lighter、edgeX、GRVT等新晋平台纷纷亮相,借助赛事吸引眼球。翌日,Hyperliquid创始人也罕见出现在KBW会场,迅速引发Hype社区粉丝的围观与讨论。

 

这背后折射出一个关键现实:Perp DEX赛道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作为龙头的Hyperliquid,正面临史无前例的代币解锁压力;与此同时,Aster、Lighter和edgeX等新秀平台则依靠激励机制和财富效应迅速聚拢用户,搅动着市场的格局。资本、技术和注意力的三重博弈,正在不断扩大这一赛道的想象空间。

 

百亿美元级代币解锁成为Hyperliquid最大考验

 

Hyperliquid之所以能在Perp DEX中崛起,得益于其高效的链上撮合系统和极具竞争力的交易成本,同时通过早期价格上涨吸引了资本和用户。这种“以价格换规模”的打法,让它在交易量和用户粘性上长期领先,几乎垄断市场。

 

但即将到来的巨额代币解锁,成为其无法回避的考验。根据Tokenomist追踪数据,从11月29日开始,2.38亿枚核心贡献者Hype代币将在24个月内线性解锁,总价值约108亿美元,每月释放规模约4.5亿美元。相比之下,Hyperliquid在8月的回购仅约1.1亿美元,难以抵御抛售压力。

 

这一风险已引发机构和行业意见领袖的关注。BitMEX联创Arthur Hayes曾高调看多Hype,预期其到2028年年化收入可达258亿美元,代币或具备百倍上涨空间。但他却在9月22日清仓,理由正是解锁带来的巨大风险。他仍坚持长期乐观,但现实的短期压力让市场心态摇摆。

 

Maelstrom基金更是直言,解锁是Hyperliquid的“第一次真正考验”。对核心开发者而言,兑现多年努力换来的巨额代币,只需一次点击。与此相比,哪怕是依赖DAT策略的加密金库公司,也难以承受类似体量的解锁规模。

 

为了稳定预期,业内人士提出了激进的解决方案。DBA联创Jon Charbonneau和Flashbots战略主管Hasu建议直接削减45%的代币供应,销毁援助基金和未来社区奖励额度中的未流通代币,并移除原定的10亿枚总量上限,以优化经济模型。这一提案若能落地,或将为Hyperliquid带来缓冲,但也意味着治理结构和经济设计的重大转向。

 

新平台借激励突围 流量分化趋势加速

 

与Hyperliquid的长期难题相对,新晋平台正通过空投与激励机制迅速收割注意力。近几日,Aster凭借“造富效应”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市场焦点。

 

数据佐证了这种趋势。Dune显示,截至9月23日,Hyperliquid市占率降至38.1%,较90天前的49.3%明显下滑;而Lighter、Aster和edgeX则分别攀升至16.8%、14.9%和12.3%。Paradex近7天交易额环比暴增235.8%,edgeX更是在90天内实现544.2%的惊人增长。流量正被新秀们快速分流。

 

不过,仅靠交易量并不足以评估平台健康度。Dragonfly合伙人Haseeb Qureshi统计的OI/Volume指标揭示了另一面:Hyperliquid(287%)和Jupiter(395%)的比例远高于行业均值,显示其拥有真实且长期的活跃用户;相反,Aster(12%)、Paradex(13%)的极低比例,则说明大量交易与激励驱动相关,缺乏留存基础。

 

尽管如此,短期热潮的冲击力依旧强劲。Aster依赖二期空投刺激,Lighter与edgeX因Q4发币预期而吸引刷量。DeFillama数据表明,截至9月23日,整个Perp DEX日交易量已突破432亿美元,较年初增长超530%。这一规模的膨胀,意味着赛道正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注意力与留存之战决定未来格局

 

归根结底,当前的Perp DEX竞争是一场注意力之战。短期看,空投和代币发行预期将继续主导流量走向,推动周期性的爆发性成交与用户迁徙。但真正决定格局的,不是刷出来的交易量,而是平台能否将流量沉淀为真实留存和长期交易活跃度。

 

未来的竞争,可能不仅在于代币模型设计或激励策略,而在于谁能在巨额解锁与短期泡沫之后,依旧稳住用户群体与市场份额。Hyperliquid能否挺过解锁冲击,新兴平台能否将流量转化为稳定生态,都将决定这一赛道的下一个周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