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官员态度趋紧 进一步降息前景蒙上阴影

美联储内部的分歧正逐渐浮出水面,多位关键官员接连释放信号,表明他们对继续降息的谨慎态度。继上周意外降息25个基点后,市场一度期待进一步宽松,但三名联储高层的最新表态却给这种预期浇了一盆冷水。他们强调,通胀仍然高于目标,贸然继续宽松可能导致经济过热,而当前的就业风险尚不足以成为降息的强力理由。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言时指出,上周的降息更多是一种风险管理式的预防举措,旨在缓解就业市场可能出现的疲软。他强调,目前的货币政策处于“适度限制与中性之间”,在不至于过度宽松的情况下,未来的降息空间极为有限。穆萨莱姆明确表示,只有在通胀风险没有进一步抬升的情况下,他才会支持后续的降息。他还特别提到,股市繁荣与低信贷利差依然支撑着经济表现,因此政策不宜仓促转向过度宽松。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则从更直接的通胀担忧出发。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胀长期高企的风险不容忽视,他预期美国核心通胀率到年底可能从2.9%升至3.1%,且在2028年前都难以回落到2%的目标水平。在他看来,劳动力市场虽然放缓,但并未陷入危机,招聘减少更多源于供给限制而非需求崩塌。博斯蒂克甚至认为,由于移民政策与劳动力供给间的时间差,未来供应压力可能进一步上升,从而令通胀问题更加复杂。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玛克同样表达了对通胀的高度担忧。她指出,美国通胀已连续四年高于目标,且未来几年仍可能维持在偏高水平。在她看来,即便就业增长略有放缓,美国劳动力市场整体依然稳健,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裁员数据也显示企业整体招聘态度谨慎但并未大规模收缩。因此,在她的判断中,美联储应避免因过早宽松而引发经济过热的局面。她强调,当前利率水平距离中性利率并不遥远,但放松限制的举措必须十分谨慎。

 

这些表态折射出美联储内部的分歧正在扩大。上周会议的点阵图显示,19位决策者中有7人认为今年不应再降息,而另有10人预计至少还有5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换句话说,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尚未统一,官员们对就业风险和通胀压力的权衡出现了明显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官员们也提到关税政策可能对通胀带来额外影响。穆萨莱姆认为,尽管目前关税的价格效应弱于预期,但未来两到三个季度仍需警惕二次效应。而博斯蒂克则提醒,企业通过供应链调整和成本转嫁延迟了关税冲击,但这种缓冲作用不可能长期存在,未来可能带来更加温和但持久的通胀压力。

 

整体而言,三名官员的言论表明,美联储在2025年剩余的政策会议上,可能更倾向于观望而非迅速加大宽松力度。尽管就业市场的风险已经成为决策考量的一部分,但通胀问题仍然是绝对的核心。随着年内仅剩的两次会议临近,市场对降息的期待正逐步受到政策制定者谨慎态度的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