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欧再度敲响“黄金钟”:历史在重演,投资者正回到1970年代

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举行的经济论坛上,桥水基金创始人、全球著名宏观投资家瑞·达利欧(Ray Dalio)再次发出警告:“现在就像上世纪70年代。”

 

他认为,当通胀、债务与地缘政治风险叠加时,黄金应成为投资组合中的“核心锚”,甚至值得配置多达15%的资产。尽管金价已飙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以上的历史高点,但达利欧仍坚信——黄金的价值远未见顶。

 

一、重返1970年代的金融回声

 

达利欧指出,当下的全球经济环境与1970年代初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后的局面极为相似:政府赤字失控、通胀压力高企、货币信用下降,而投资者的避险本能正在觉醒。

 

“你的钱应该放在哪里?”他反问道。“如果你把资金投向债券或债务工具,而债务总量正在激增,那将不再是一个可靠的财富储存方式。”

 

事实上,自2024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规模屡创新高,债务总额突破38万亿美元,而长期国债收益率在降息预期中持续走低,使得债券的吸引力下降。与此同时,地缘政治的阴云从中东蔓延到东欧,再到亚太,使得黄金的“非主权资产”地位重新凸显。

 

美元的走弱更加强化了这种趋势。在特朗普政府反复施压美联储降息、并采取“弱美元”政策的背景下,美元兑主要货币全面贬值。这一幕,与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放弃金本位后美元大幅下跌的历史惊人相似。

 

二、黄金的回归:从避险到战略资产

 

过去十年,黄金逐渐从一种传统避险商品,演变为全球央行、主权基金乃至企业财库的“战略储备”。

 

中国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储备,9月底总量达到7406万盎司(约2303吨);俄罗斯、印度、沙特等国同样在加速去美元化背景下增持黄金。

 

在这一轮全球货币重定价周期中,黄金不仅是一种对冲通胀的工具,更被视作对冲美元体系风险的保险。

 

正如达利欧所言:“黄金是唯一一种你可以自己持有、不依赖任何政府或机构兑现的资产。”

 

从资产配置角度,传统的“60/40”模式(60%股票、40%债券)正在失效。债券已无法提供有效的对冲收益,而股市受政策与流动性驱动波动剧烈。达利欧认为,未来投资组合需要更多“真实资产”的支撑,包括黄金、大宗商品以及通胀挂钩债券等。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亦呼应了这一观点,将2026年底的金价预期从4300美元上调至4900美元。而“新债王”杰弗里·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更直言,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可以高达25%。

 

三、AI泡沫的幻象:市场狂热的另一面

 

与黄金的理性配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尔街正沉浸于人工智能的投机狂潮。达利欧直言,“围绕AI的炒作具有典型的泡沫特征。”

 

他将当前的AI热潮与历史上三次重大“技术泡沫”相提并论:

 

- 1920年代末的“电气化与专利热”;

 

- 1960年代的“太空竞赛与电子股狂潮”;

 

- 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

 

这些时期都以创新为名,却最终在资本过热中崩塌。达利欧指出,AI确实将带来长期生产力革命,但短期的股价狂热掩盖了企业盈利的现实基础。

 

“我不会去做空科技巨头,”他说,“但我也不会盲目追高,因为市场已经表现出泡沫的典型结构。”

 

达利欧的这一表态既体现了谨慎的现实主义,也暗示了他对长期周期轮回的深刻洞察——每一场技术革命都伴随着估值的极端波动与财富的再分配。

 

四、全球市场的集体押注:黄金的“慢牛逻辑”

 

黄金价格在过去一年上涨超过50%,仅自7月底以来就上升逾20%,创下历史新高。期货市场数据显示,本周黄金期货一度触及每盎司4071美元。

 

背后推动的不仅是恐慌情绪,还有结构性需求:

 

- ETF资金持续流入:机构投资者通过黄金ETF锁定长期对冲头寸;

 

- 央行买盘坚挺:非美经济体将黄金视为“去美元化资产”;

 

- 政策不确定性激增: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地缘政治冲突叠加。

 

景顺资产管理策略师David Chao表示,投资者应“超配黄金,以防范美元风险和未来的系统性冲击”。

 

不过,部分分析师也提示短期风险。道明证券的Bart Melek指出,在如此快速的上涨后,市场可能出现短暂回调,因为投机者会选择获利了结。

 

尽管存在短线波动,长期趋势几乎一致:全球金融体系正在从“信用货币”向“实物信任”过渡。

 

五、达利欧的终极逻辑:货币的信任正在重构

 

达利欧的投资哲学核心,从来不是“押注黄金”,而是押注人类制度的脆弱性与周期性。

 

他反复强调:“当债务增长快于生产力、当政治撕裂加深、当货币被滥发,历史上唯一的出路是——持有真实的价值储藏资产。”

 

黄金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屡次重生,不是因为它闪闪发光,而是因为它不依赖任何人的承诺。

 

在当下的通胀周期、科技泡沫与政治不确定性交织的时代,达利欧的这句忠告再次回荡: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总是押韵。现在,就像1970年代——只是这一次,波动更快,风险更大,而黄金,仍然是少数可以让你安睡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