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押注代币化存款引领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

花旗集团正在重新定义数字金融的未来方向。在加密货币和稳定币的热潮逐渐冷却之际,这家全球银行巨头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合规、更稳健的解决方案——代币化存款(Tokenized Deposits)。花旗首席执行官简·弗雷泽(Jane Fraser)近日在第三季度财报后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代币化存款将成为下一代支付体系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核心动力,而非市场更为喧嚣的稳定币。

 

弗雷泽指出,全球企业和机构客户对于跨境资金流动的需求正在快速演变,他们希望能够获得“低成本、可互操作、全天候且安全可靠”的支付体验。与稳定币相比,代币化存款不仅能够实现同样的实时结算效果,还能在现有金融监管体系之内运作,避免诸如反洗钱(AML)或税务会计上的复杂负担。她强调:“客户不想在效率和合规之间做选择,而代币化存款正是两者的融合。”

 

目前,花旗已经在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全天候美元清算网络(24/7 Clearing Network)。据弗雷泽透露,该网络目前已连接全球40多个市场的250多家银行客户,使企业可以在任意时刻即时完成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资金转移。这意味着传统金融系统中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国际结算,在代币化体系中可以几乎瞬时完成。

 

不过,弗雷泽也坦言,技术层面已不再是主要障碍。真正的挑战在于传统企业财务部门的“思维惯性”。许多公司仍按照工作日和营业时间运转,未能完全适应“全天候金融环境”的节奏。这种结构性滞后,使得代币化清算网络的潜力尚未被充分释放。

 

虽然花旗并未完全排斥稳定币业务,但其态度明显更为谨慎。弗雷泽表示,银行将继续为稳定币提供商提供必要的出入金、托管及现金管理服务,但稳定币在监管审查、会计处理及AML合规方面的摩擦,使其更难成为主流支付解决方案。她直言:“稳定币需要绕过太多环节,而代币化存款则能直接在银行体系内实现同样的效率。”

 

这并非花旗首次表达类似观点。早在去年,弗雷泽就曾表示,银行正在评估发行自有稳定币的可能性,但她始终提醒市场“不要被炒作带偏方向”。在她看来,稳定币只是一个过渡性工具,而代币化存款才是长期可持续的技术路径——它既保留了银行体系的信任基础,又引入了区块链的透明与效率。

 

更重要的是,花旗认为代币化的应用场景将远超支付领域。弗雷泽指出,未来股票、债券、石油、黄金乃至碳信用等实物或金融资产,都可能在一个受监管的区块链环境中发行、结算与托管。届时,银行不仅是清算者,更是链上金融资产的主要基础设施提供者。

 

在她看来,代币化将成为金融市场的新底层逻辑——一种以监管信任为核心、以技术效率为驱动的新模式。而监管机构的态度,也正从审慎观望转向“负责任的创新”。弗雷泽称:“监管者开始理解,我们不需要在创新和风险防范之间二选一。关键是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创新,让市场更稳健、更高效。”

 

花旗的这一战略转向,也映射出全球金融体系对数字资产合规化趋势的共识:未来的数字金融不再依赖于加密领域的灰色地带,而是在受监管的框架中实现去摩擦化的跨境结算与资产代币化。

 

对于花旗而言,押注代币化存款不仅是对区块链金融的一次深度融合尝试,更是其在未来金融秩序重塑中的关键布局。当市场仍在讨论稳定币的监管命运时,花旗已开始建设属于“制度内”的链上金融体系——一个全天候、可信赖、无国界的新型金融世界。